“有了這張‘智慧圖’,全縣的水庫、河道等情況盡在掌握中。”近日,在建寧縣水利局,工作人員查看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掌握最新的天氣情況,水旱災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童志浩指著屏幕上的智慧水利平臺介紹說,“在平臺的幫助下,可以及時準確發布預警信息,確保預警第一時間傳到點、傳到位。”
近年來,建寧縣通過整理匯聚縣域地圖資源、水利工程、岸線藍線等數據,集成各類水利要素,搭建建寧智慧水利平臺,形成建寧水利“一張圖”。這張包含山洪災害系統、城鎮洪水防御系統、視頻系統等10個系統的“智慧圖”,實現了由“人工治水”向“數字治水”的邁進。
智慧水利平臺加持下的“數字治水”,為水利工作帶來哪些新變化?“帶來了治水‘三變’。”建寧縣水利局局長胡國興說。
第一變
及時預警早調度
“以往,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就是‘動員令’,尤其是暴雨預警和洪水預警。”胡國興說,具體該采取何種防御措施,則需要根據測量實際降雨量,或是水庫、水電站報告的實地情況來確定。這不僅加大提前調度的難度,一旦遭遇突發緊急情況,留給水利部門的反應時間寥寥無幾。“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點開智慧水利平臺主頁,一幅建寧縣水系圖在屏幕上鋪陳開來,各水利樞紐的實時水位與警戒水位一目了然。點擊圖中的水庫點,便可通過攝像頭觀測該處實時水情。
“平臺接入多家氣象預報數據,結合流域精細化地形,可實現洪水風險實時預報。內部集成的衛星云圖與雷達圖能夠預測兩小時內的降水量,數據精確可靠。”他介紹道,搭配洪水淹沒預演功能,可模擬預測城區內澇情況,精準把握需要轉移群眾的范圍,為防范洪水爭取寶貴時間。“平臺完善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面對汛情的提前調度成為可能,盡力將災情損失降到最低。”
據了解,在智慧水利平臺的幫助下,7月底臺風期間,建寧縣水利局累計發布預警報告2期、風險專題服務3期、預警短信200余條。
第二變
節約人力提效率
“現在水位離警戒水位很近了,要注意放水時機,可以調整開閘孔數。”今年4月,建寧縣遭遇強對流天氣影響。胡國興通過智慧水利平臺手機端注意到里沙溪電站的水位變化,迅速向電站值班人員下達指令,及時處理隱患。
“早年出現雨情,可真是‘兩眼一抹黑’。”建寧縣水利局移民中心主任邱模軍回憶道,要想知道確切水位,需要聯系鄉鎮干部,或是自己親身前往現場觀測,拍照記錄后將數據傳回單位。寶貴的時間全花在趕路上不說,濕滑的山路還帶來安全風險?;貍餍畔a生的時間差,也為準確決策部署帶來不小的麻煩。
分布于全縣重要河段、水庫等地的139路攝像頭,為技術人員打開了觀測實時水文數據的“千里眼”。
以前需要一處處現場探查的數據,現在動動手指,就能在智慧水利平臺輕松獲??;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可利用攝像頭錄制視頻、抓取圖像,通知主管部門、管轄地負責人員及時處置;相關水文信息即時、準確地傳遞,結合現場視頻,為緊急險情下水利專家及時作出研判、制定處置方案等提供科學依據……“在智慧水利平臺的幫助下,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治水管水提供強大數據支撐。”邱模軍說。
第三變
打破隔閡活全局
“局里各功能科室配備齊全,但此前大家更多專注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于其他科室的工作不甚了解。”邱模軍坦言,各自為政的情況使得各科室成為一座座“信息孤島”,匯總全局數據信息時,常出現對不上號、自相矛盾的情況,影響工作效率。
智慧水利平臺讓一座座“信息孤島”串聯起來。
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平臺將局內各科室職能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系統性梳理、匯總,讓信息交流更加有效、便利。為滿足不同業務部門工作需求,平臺內設計水資源、渠道流量、水雨情等12個不同主題的水利業務卡片,明晰展示各主題信息,為部門間協同作業搭建框架。
“碎片化管理向一體化管理的轉變,提升了協作效率。面對水雨情變化時,可以更快更準地分析調度,為防御水災爭取寶貴時間。”胡國興表示。
徐徐展開的建寧水利“智慧圖”,還有許多生動情節正在描繪之中。
墑情卡片清晰展示土壤的溫濕度數據,有助于把握土地受旱情況,適時調整灌溉計劃;水工程設施界面單獨列出在建工程項目,相關信息一目了然,進行管理心中有數;等水資源平臺完善后,可以在線查詢企業核定用水量與實際用水量,更好地保護水資源……日漸完善的功能配置,讓工作人員執行任務時更加方便順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稱贊。
“我們正在籌備‘隨手拍’功能,要求巡河員記錄巡河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上傳系統,督促相關負責人及時處理,共同守護水美鄉村。”邱模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