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天氣炎熱,位于西夏區的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里草地青翠,鮮花綻放,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新安裝的節水裝置正微噴“細雨”,澆灌出盎然的綠色和生機。
學校采用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一體化技術后,收集的污水經過處理后用于沖廁及校園綠化,基本實現了污水近“零”排放,每年置換約11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可負擔學院平均年用水量40%左右,大大減少了學校自來水用量。
銀川市是嚴重缺水型城市,水資源總量為1.8億立方米,主要是黃河過境水和地下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62立方米,遠低于世界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警戒線,屬于極度資源型缺水地區。
銀川市水務局緊盯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這一“最大潛力”,支持駐銀高校引進社會資本實施分布式污水資源化利用合同節水試點項目,建立節約用水財政獎補機制,以賦能節水“含金量”有效激發高校節水積極性。
北方民族大學2019年引入第三方節水服務企業開展合同節水管理工作,建設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一體化設施,年中水產生量3.2萬立方米,澆灌綠化面積3.8萬平方米,降低新鮮水消耗,減少污水排放。這一項目成為了寧夏合同節水管理促進高校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樣板。
2020年以來,銀川市通過合同節水模式對駐銀5所高校實施節水改造工作,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一體化回用系統,項目總投資2600余萬元,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一體化合同節水項目6個,年節水量達到60萬立方米。合同節水項目落實落地,使高校用水量大幅度下降,用水效率逐漸提升,并通過分享節水紅利,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目前,駐銀高校實現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已成為改造高校用水管網、提高高校用水效率、保障高校節水創建質效的主流管理模式。”銀川市水務局節水辦負責人張延祝介紹。
近年來,寧夏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通過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全面開展節約用水管理,穩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目前,全自治區已建成節水型高校12所,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是其中之一。
在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內,后勤部門將太陽能系列產品運用到建筑和環境設施中,在學生浴室安裝了“導流承壓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洗浴系統。校園安裝的6個太陽能提水系統、在學生宿舍樓安裝的太陽能熱水系統,以及學生浴室配套洗衣房等服務設施,均在高校節水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洗衣房內設有20臺投幣洗衣機,這些設備全部使用刷卡取水、投幣式取水,大大減少了水浪費。
加快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大力推廣使用節水設備和器具,是推進高校節水的關鍵。近年來,寧夏醫科大學先后申請節能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近3000萬元用于各類節能項目改造。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警官職業學院等多所學校水計量器具配備率達100%,節水型器具安裝率達100%。
寧夏各高校還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世界地球日”和“世界濕地日”等重要節點進行節水知識、法律法規宣傳,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節水知識競賽等載體強化節水宣傳,增強高校師生節水意識和責任感;組織創作節水教育視頻、音頻等新媒體作品,愛護水、節約水已成為廣大師生的良好風尚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