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以開局就是決戰的緊迫感,通過自主維修、技術改造等,精打效益算盤,全力以赴推進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多措并舉推動城市供水提質增效,助力“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
供水泵房
開源節流 強化管理挖潛力
2月18日,城區民族路DN300供水管道破損,管道破裂造成路面大量積水,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維修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經過3個多小時搶修后恢復供水。這是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維修中心組建以來處理的第一起管道維修作業。
過去,恩施城區供水搶修和維修業務均由外包公司負責,維修成本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搶修效率。
今年,該公司實施內部機構改革,年初新成立維修中心,通過收回維修勞務外包業務,自己動手、制訂精細化維修工作制度及流程,通過使用工作記錄儀、全程管控、做實業務培訓等措施,有效提高維修效率和維修質量。
截至目前,該公司維修中心先后組織供水搶修作業4656次,節約材料、勞務成本共計約150萬元。
為增加收入,4月,恩施市自來水公司公開拍租閑置資產,對外公開拍租運動場館和會議室,此舉為公司直接增收55萬元,共節約維護運營成本約130萬元。同時,公司通過租賃云電腦辦公,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對機關日常辦公電腦采用租賃電腦服務,不再采購辦公電腦設備,減少后勤成本開支。
今年,恩施市自來水公司先后兩次開展“水池清洗”支部主題黨日特色實踐活動,組織公司干部職工對二水廠平流池、折板池、濾池以及各車間進行全面清洗,為公司節省近10萬元勞務外包費用。
“以后,我們將此項活動作為公司的傳統傳承下去,預計每年可為公司節省勞務外包費用50萬元以上。”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恩施市自來水公司多措并舉,向管理要效能,以管理促發展,開展物資采購改革,修訂“三重一大”制度,完善招投標管理、經濟合同履約、物資驗收及出入庫等內部管理流程,打造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成立法務部,全面審核把關公司規章制度、各類經濟合同履行情況以及公司重要決策法律審核情況,為國企改革保駕護航。
應急搶修
“智慧”管控 技術創新促發展
3月中旬,恩施市自來水公司通過對各區域內夜間流量分析,發現城區夜間流量偏大,立即組織測漏小組對城區管網進行測漏巡查。經過3天巡查,在航空路、大橋路等供水管網測出4處暗漏,隨即對漏點進行修復。
3月21日,維修結束后,與前期夜間流量對比,城區夜間流量下降約100噸/小時。
近年來,該公司啟動智慧管網建設工程,搭建了地理信息系統(GIS),將城區DN200以上市政管網、閥門全部通過測量定位,標注管道的名稱、規格、材質、建設時間、施工人員并上傳系統動態跟蹤管理,建立DMA分區計量系統,在30多個小區安裝流量計,把供水管網分區域管理,精準考核管網漏損指標,實時監測供水壓力,大幅度降低漏損率,提高有效供水。
4月,該公司分批次安排職工前往廣州、深圳、荊州等地,學習省內外水廠先進工藝技術及管理經驗。回來后,大家借鑒外地經驗,根據出水壓力在線監測系統,分析各個時段的用水量需求,實時切換加壓水泵,大大節約水廠用電成本。
恩施市自來水公司不斷加大智慧水務推進力度,從營收平臺智慧水務管理著手,全面建設智慧化營收平臺、信息化供水調度中心和城區智慧管網,逐步提高自動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調度中心
提質增效 優質供水保民生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飲水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大民生問題,是最大民生福祉。
“今天的自來水太干凈了,感謝市自來水公司,我們終于吃上了放心水。”6月18日,恩施市何功偉村村民張德華高興地說。
何功偉村水廠原為水利部門所建小水廠,由于建設標準與城區大型水廠建設標準有差距,導致規模較小、工藝流程簡單、凈水設施簡陋,何功偉村居民飲水安全存在隱患。為徹底解決何功偉村居民用水問題,該公司投資約700萬元,直接鋪設二水廠至何功偉村的供水主管,新建加壓泵站和配套設施,徹底解決何功偉村的用水問題。
6月18日,經過6個小時的緊張施工,何功偉村正式用上了市政主管網自來水,有力保障該片區老百姓正常用水。下一步,該公司計劃將城區“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輸送至望城坡、方家壩兩區域,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恩施市自來水公司采取主動對接、上門服務等方式,解決企業用水問題。
6月5日,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前往龍鳳鎮三河村白廟橋小區實地勘察,為恩施金貝硒生物科技公司項目建設提供給水設計及建設方案服務。同時,二水廠二期頭道水至華新水泥生產基地管網工程正在實施,待施工完成后,可以解決華新水泥生產基地用水需求。
今年以來,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結合自身經營現狀,緊緊圍繞降本增效目標,堅持在“管”上做文章、在“降”上深挖潛、在“增”上添措施,通過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作用,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推進提質增效的強大力量,有效激發了降本增效新動能,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全力確保企業穩健經營,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供水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