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旱情,如何保飲水、保供水?
記者6月13日從省水利廳獲悉
全省水利部門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
最大程度減輕干旱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在科學研判水雨工情的基礎上,根據受水區用水需求,省水利廳調度大型水利工程進行調水,合理分配水資源。5月14日至6月3日,通過淮水北調工程,分別向宿州、淮北兩市供水1063萬立方米和309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旱情帶來的損失。5月21日,啟動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開展調水,截至6月12日8時,累計經西淝河泵站引淮干水入西淝河水量約2156萬立方米,經東淝閘入淮河水量約5712萬立方米,經蜀山泵站入瓦埠湖水量約1793萬立方米。同時,自5月份以來,累計通過茨淮新河上橋站、懷洪新河何巷閘分別引提水6600萬立方米、860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淮淮北地區用水需求。
當前,正處于“三夏”時節關鍵期,省水利廳根據灌區用水需求,全力保障灌區糧食生產安全。淠史杭灌區自5月上旬全面開灌以來,至6月7日,通過大別山六大水庫累計灌溉引水7.07億立方米,完成栽插水稻面積約560萬畝。茨淮新河灌區作為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6月5日起,已累計通過上橋抽水站向灌區供水5669萬立方米,保障了灌區夏種用水需求。
另外,淮南、宿州等沿淮淮北地區城市全力保農業用水和“三夏”灌溉。今年5月至6月2日,淮南55個泵站開機1737小時,累計從淮河提水638.9萬方用于抗旱,保障群眾農田灌溉需求;5月14日至6月3日,宿州通過聯合調度婁宋泵站、宿州泵站等,實施2024年度第二輪調水,共計調入水量1063萬立方米,全力保證全市總體水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