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構建節水產業發展規劃體系。編制《新時代天津市節水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制定總體戰略和階段性目標,明確重點產業領域,確定產業布局,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定相適應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機制。
二是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體系。整合我市節水研發設計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水淡化適用設備、污水高效循環利用設備、工業廢水處理設備、農業節水灌溉設備、智慧生活節水器具等五個領域制造產業,以節水運營和金融服務為支撐,打造“1+5+1”的產業體系,集聚一批龍頭企業、孵化一批核心技術,構建一條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工程總承包、投資運營全覆蓋的節水產業鏈條。
三是打造節水技術和產業孵化體系。創建由院士領銜的節水技術科研中心,推進院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形成一批高新技術成果;打造全國領先的科技創新平臺,積極推進水處理技術研究、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我市節水技術水平;放大關鍵技術引領效應,推動國家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技術引領,突破“卡脖子”技術裝備研發,培育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
四是打造市場化金融支持體系。搭建以基金為動力、以技術為導向、以產業資源為基石的對接平臺,成立節水產業發展基金,相關央企、國企及市屬、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組建,持續推動全領域節水技術研發和創新,系統推進節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加快壯大節水產業、擴大市場規模。
五是打造實施應用體系。構建以天開高教科創園為核心,依托天津經開區、武清區、津南區等產業基礎的“一核多點”的空間布局,形成極核帶動、多點協同的發展格局;通過搭建節水技術應用場景、大力推動招商、完善扶持政策等措施,助力節水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