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水利廳召開全區農牧區高海拔供水保障現場會議,聚焦建立健全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鏈條全過程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目標,全面推行“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不斷提升高海拔供水保障水平,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全力推進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
為助推“3+1”(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工程規范化,縣域統管)模式有序實施,西藏自治區水利廳以《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為底線標準,緊盯風險易發的農村供水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主體,健全問題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保持動態清零。對各縣(區、市)范圍內的農牧區供水工程實施專業化管護,分區分片形成大型工程企業管、一般工程鄉鎮村組管、小型工程委托第三方管護覆蓋全部農村人口的縣域統管模式。全面檢視水質問題,加快推進水質提升專項行動。開展農牧區,尤其是高海拔地區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設施設備防凍工作,強化供水冬季防凍保暖能力。目前,農村供水保障已納入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的考核范圍,并與相關督查激勵掛鉤,強化考核問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