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謙介紹,今年六月是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正逢“龍舟水”期間,要特別關注防洪排澇。廣州市水務系統將圍繞加強巡查防控,重點關注超汛限水庫、城市內澇防御、山洪監測預警等6個關鍵環節,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聯合調度,發揮水工程防災減災效益。全市河道、湖泊、排水管道按預案進行預降水位、提前泄洪等措施,提前騰出庫容,減輕下游河道的行洪壓力。今年以來,全市共預泄庫容2.34億m3,攔蓄洪水4.15億m3。先后下發8道調度令,通過強化水庫、閘壩、河道及堤防等聯合調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工程防洪效益。
二是“一雨兩清”,保障河道管網暢通。今年全市水塘河道清淤總量達到了135.85萬m3,有效地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組織對內澇風險點、易淤管網進行排查和疏通,做到雨前、雨后“一雨兩清”,為雨水留出通道。截至目前,累計巡查排水管網約41萬km,疏通管網1.4萬多km,清掏檢查井37.4萬個,保障了排水管網通暢,降低了積水風險。
三是科技賦能,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全市水務部門安裝了6541臺物聯監測設施,監測水庫、河道、管網水位及道路積水深度等情況。其中有539把電子水尺,實時對易澇風險點積水深度進行監測,當積水超過15公分自動報警,并短信提醒易澇風險點“3個責任人”。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四預措施。依托氣象、水文、城市排澇、山洪災害等監測預報預警一體化平臺,科學編制中型水庫、全市洪澇風險圖,定期開展演練工作。與氣象部門密切合作,提前會商研判,提前出動布防,在建成區構建30分鐘應急搶險圈。每次降雨前,在中心城區重點區域布防多支搶險隊伍,并安排巡防隊伍進行主干道路巡查,及時處置道路積水。
四是準確管控,以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今年以來,全市水務系統共出動檢查組14367個、84271人次,對在建水務工程、水利設施、堤防、排水設施、供水設施等進行了全面檢查。經過檢查,水務部門發現了隱患問題13694個,目前已整改了13677個,剩余17個問題正在加緊整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馮明謙表示,下一步,廣州市水務系統將按照“安全生產月”的要求,積極組織各項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發動,讓“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朋友,當遇到暴雨、山洪等極端天氣時,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預報和路況信息,遠離危險區域,謹慎出行,做好個人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