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全面突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現一批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指導意見》對智慧城市發展提出了“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新要求。據國家數據局數字經濟司司長吳曉寧介紹,“全域數字化轉型”,就是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運行全過程,整體性重塑智慧城市技術架構、系統性變革城市管理流程、一體化推動產城深度融合,推動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在城市全面落地。
關于具體如何推進轉型,吳曉寧表示,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平臺體系;統籌推動城市算力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等建設,推進公共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運營,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加快推進適數化制度創新,持續創新智慧城市運營運維模式,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動數字化協同發展,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
智慧城市的演進脈絡中,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占據了核心位置,特別是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領域,其智慧化轉型是城市全面數字化的堅固基石。智慧水務、智慧供熱及智慧燃氣等,作為城市智能化的關鍵環節,正引領著公共服務行業的深刻變革,推動城市功能邁向更高層次的協同與優化。
聚焦智慧水務領域,《指導意見》的出臺猶如一場及時雨,特別強調了數據的流動與創新利用,為水務系統搭建了與其他城市系統(交通、氣象、環保等)數據共享的橋梁。這一舉措極大促進了智慧水務決策的精準度與管理效率,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科學調度。
進一步地,通過重構智慧城市的技術底座與管理流程,《指導意見》為智慧水務的科技應用鋪設了快車道,不僅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效能,也增強了服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為城市的“血脈”注入了智能化的強心劑。
此外,構建可持續的數字化轉型生態,激勵水務行業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同時加強網絡安全與數據保護,保障了水務數據的“清澈透明”,為智慧水務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此番政策導向,無疑是智慧水務等公用事業數字化轉型的強力催化劑,預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市場潛力無限。根據IDC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市場預測2023-2027》顯示,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市場投資規模為8754.4億元,較2022年的市場投資規模有所提升。到2027年中國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1.18萬億元,2023-202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0%。
在此背景下,智慧水務行業亦展現出了蓬勃生機。威派格(603956.SH)年報引用的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描繪了一幅光明圖景: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2014年至2021年以年均6.64%的速度穩步增長,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億元大關,持續的高增長率昭示著智慧水務廣闊的發展前程。
伴隨國家政策的東風與市場需求的強勁驅動,智慧水務行業正站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之上,蓄勢待發。威派格作為行業佼佼者,有望在這場數字化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引領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