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啟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圍繞“改造提升8828座單村水站、服務242萬人”任務,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號令一發,省市縣三級迅速行動,高標準推進。眼下,各地正熱火朝天地投入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建設中,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浙江水利”微信公眾號推出“單村水站改造提升進行時”專題,看各地在推進過程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第八期,我們來看諸暨。
近年來,諸暨市深化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為目標,探索建立“用水矛盾不上交、飲水平安不出事、供水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式”農村供水服務路徑,推動單村水站建設管理“雙提升”。2023-2025年,該市計劃投資2781萬元,改造提升132座單村水站,受益人口4.72萬人。截至目前,132座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已全面開工。
用水矛盾不上交
農村飲用水工程怎么建,建成什么樣,群眾最有發言權。在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設計、建設之初,諸暨市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通過現場查看、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開展基層用水需求調研,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飲水安全問題。
現場聽取村民供水意見
為了將用水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有效減少項目推進阻力,工程建設申報立項、建設監督、質量評價、長效運維、水費收繳、激勵獎懲等事項由群眾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截至目前,已有38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集體表決,為后續推進打下堅實民意基礎。
創新將評審會搬到村里,征求群眾對水源選取、水站選址、管網走向、入戶布線、消防設施布設等相關意見建議,實現“紙上評”到“現場評”轉變,增加項目與群眾需求的契合度,真正將服務送達基層“最后一公里”。同時,開展多部門聯評聯審,將涉路管線埋設、水源保護工作前置,有效提高建設效率,節約項目投資。截至目前,已完成單村水站改造提升現場評審方案22處。
現場評審
水站運維管理過程中,堅持管理問效于民。通過開展農村供水工程滿意度調查,及時了解用水戶水量、水壓、水質等情況,根據反饋意見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向群眾普及水站制水工藝、運行情況等,引導群眾自覺愛護制水供水設施設備和參與農村供水工程監督管理,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推動工程良性運行。
飲水平安不出事
本輪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啟動以來,諸暨市根據原水水質情況、群眾用水習慣、人口密度等因素,按照高效實用原則,對全市單村水站實施分類改造提升。
因地制宜制定“一站一策”。對有條件的鎮村實施膜處理工藝,實現水處理環節提檔升級;對偏遠山區部分海拔200米以下或3級加壓可覆蓋的鎮村,開展鄉鎮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進一步提高城鄉規?;┧采w率。
從“源頭”到“龍頭”保護飲水安全。目前,諸暨市200噸千人以下飲用水源地有134處,存在位置偏、分布散、管理難等特點。利用“楓橋經驗”發源地的優勢,堅持發動和依靠當地群眾,將水源地保護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強化水源保護宣傳力度,由全體村民共同保護水源水質。
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進行宣傳水源地保護
同時,扎實開展水質檢測工作。加強供水站原水、出廠水水質檢驗和監測,建立“在線儀表監測-縣級統管單位專業檢測公司月檢-主管部門和衛健部門抽檢”三級檢測機制,確保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今年以來,農村供水站水質樣品共計送檢680余個、檢測6120余項次,所檢項目均符合國家標準。
專業人員檢測水質
供水服務不缺位
農飲水工程建好了,長效管護是關鍵。諸暨市充分發揮縣級統管單位的專業優勢和屬地鎮村的區位優勢,建立全市農村供水“土專家”跨區域指導實訓機制,開展農村供水運管人員培訓,提升日常運行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加強統管單位對鎮村協管隊伍統一調度,從“源頭”到“龍頭”實施全過程監管,確保供水工程高質量運行。
水利工作人員講解農村飲用水設施設備維護
借助單村水站數字化平臺,著力提升管理水平。優化縣級運管平臺駕駛艙功能,探索“水源干旱有預警、制水非標有告警、供水過量有報警”全過程預警機制。目前已實現山塘水庫型水源水位、水站水量、出廠水質等在線監測,正研究開發預警功能。為了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在水源、水站、管網等制供水設施上張貼了問題反饋二維碼。收到群眾反饋的問題后,水利部門可以通過運管平臺第一時間知曉問題,并及時處理,形成處置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