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牢底線,服務民生大局。一是強化領導壓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省委常委會多次研究,將其列入鄉村振興實績、最嚴格水資源、強縣工程等考核,納入2023年全省十大民生項目,每月研究調度,全面壓實責任。二是監測排查抓整改。堅持以縣為單元,強化日常監測,及時排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保持動態清零。聚焦群眾身邊飲水問題和供水薄弱環節,組織654個專班開展聯合行動、敲門行動,直面群眾,逐戶排查,所有問題專人跟蹤,整改到位。三是超前防范盯重點。緊盯重要節假日及特殊時段,做足預案、物資、人員、技術儲備保障。在去冬今春兩輪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中,組建1616支供水保障隊伍,包裹管道1772千米、水表41萬塊,及時恢復正常供水16.4萬人,有力保障春節期間全省農村供水總體平穩。
二、高標推進,優化工程布局。一是大力改善水源。立足當前,充分發揮三江多支百庫千湖優勢,實施235處優質骨干水源置換項目。著眼長遠,加快“荊楚安瀾”現代水網構建,搶抓特別國債機遇,以脫貧地區為重點,投資超20億元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水庫。二是聚力規模發展。統籌抓好任務分解、資金爭取和分片督導,全力推進79個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項目。全省農村規模化供水比例達到81%,脫貧縣分散供水工程數量較2022年減少2萬處。三是著力補齊短板。堅持不落“一戶一人”原則,在難以集中連片規模化地區,因地制宜推進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探索改造一批現代化單村水廠,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亮點、美麗鄉村打卡點。擬進一步明確標準化改造要求,預計再完成改造100處。
三、提質增效,開拓管理新局。一是探索縣域統管。引導各地立足實際,通過以城帶鄉、以大帶小等方式,積極探索縣域統管適宜模式。仙桃、廣水、東寶等30多個縣(市、區)實現城鄉統管,長陽、秭歸、丹江口等10個脫貧縣基本完成農村供水公司化改革。二是狠抓水質保障。2023年,聯合省直有關部門編制《湖北省農村供水水質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同意后印發實施。實施一年以來,全省水質達標率提升9個百分點,脫貧縣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源保護區劃定率和凈化設備配備率分別提高12%和8%,達到72%和80%。三是提升管理效能。細化評價指標,推動標準化管理,15個水廠入選水利部首批農村供水標準化管理工程。加快農村供水智慧發展及應用場景建設,在英山、武穴、秭歸、漢川等地試點建設具備“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廠,有效提升供水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