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龍潭西湖調蓄池凈化的雨水從黃色鳶尾花下邊的排水口排進湖里。
北京市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啟動儀式昨天在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漕運碼頭廣場舉行。5月11日至5月17日是第33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近年來,本市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年底前全市建成區36%面積將實現海綿城市達標。
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將雨水收集起來加以利用,對防洪排澇和節約水資源都將有很大幫助,海綿城市建設就能起到這個作用。在東城區就有這樣一個大型海綿工程——龍潭西湖調蓄工程。
5月10日下午,北京迎來一場陣雨,記者前往龍潭西湖公園探訪。雨下得不小,但公園內的路面上卻沒有什么積水,這是因為步道鋪設的大量透水磚使得雨水可以快速下滲。走近湖邊,一大片盛放的黃色鳶尾花在雨中顯得越發嬌艷。
“這片鳶尾下邊就是排水口,經過調蓄池凈化的雨水就從這兒排進湖里,補充景觀用水。”龍潭西湖公園管理處副主任何力寧介紹,龍潭西湖公園始建于1986年,是龍潭湖三園之一。2020年,市水務局組織北京排水集團對公園進行改造,修建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在湖底新建了一座庫容達6.2萬立方米的調蓄池,用于收集、凈化雨水。
調蓄池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去年累計存蓄了約23萬立方米雨水,其中有14萬立方米雨水經過凈化后又回補到了龍潭西湖中。“14萬立方米的補水量,可以大大減少通過中水管線或者護城河補水。”何力寧說,大量的水匯集,讓公園的荷花達到了2萬余平方米的觀賞面積,也大大凈化了水質。
作為中心城區首個合流調蓄池工程,龍潭西湖調蓄池在節水的同時,還能有效減少溢流污染對龍潭西湖以及下游南護城河的水體影響,提升周邊地區的防汛保障能力。北京排水集團第一管網分公司設備部部長謝閣新說,去年“23·7”極端強降雨過程中,龍潭西湖調蓄池分三次開閘蓄水,累計蓄水5.5萬立方米,上游包括天橋街道在內的5個街道、約320公頃范圍內沒有出現道路積水。
自2019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北京市水務局海綿城市工作處主任科員華正坤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區(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已基本具備的區域)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約507平方公里,達標面積占建成區比例達35.28%,較2022年提升4.15%。今年全市計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共330項,計劃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到36%。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將力爭達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