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日前出臺農村供水運行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達到98%,24小時不間斷供水工程比例達到90%,農村供水水質總體達到當地縣城供水水平。
方案指出,西安市將以推進“市域統管”為核心,由西安水務集團與各涉農區縣協商組建農村供水公司,按照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統一管理、統一運行、統一維護,推行農村供水水源、水廠、管網全鏈條運營監管,實現農村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水質保障。同時,建立價格機制,城市供水管網能夠延伸覆蓋的區域,與城市供水終端水價同價。規模化供水工程及單村、聯村供水工程由當地政府出臺農村供水指導價,享受農村供水水價各項優惠政策。全市供水工程實行“一戶一表”,水費收繳率達到98%以上。在此基礎上,搭建智慧監管平臺,推進農村供水運營服務數字化轉型,構建“一點預警、全網響應”的快速反應處置體系。
方案要求,要把水源保障擺在首位,優先利用黑河、石砭峪、李家河等現有水源和引漢濟渭工程,挖掘西駱峪、甘峪、湯峪等中小型水庫供水能力,形成穩定可靠、風險可控的供水水源地。城鄉一體化及規模化供水工程盡可能采用地表水,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的地區有計劃實施水源替代工程。規模化以上供水工程保留現有設施作為備用水源,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水源保障水平。同時,按照“建大、并中、減小”方針,通過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和新建、改擴建農村中小型供水工程,最大限度擴大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范圍。到2025年年底,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70%以上,并全面實現標準化管理運營,千人及單村、聯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到2027年年底,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85%以上,基本形成體系布局完善、設施集約安全、管護規范專業、服務優質高效的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