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務展會負責人介紹,中國水務是由水利部綜合事業局聯合中國電建等投資人共同發起成立的國有控股企業。目前,公司業務覆蓋近9個省份和直轄市的40余座城市,共運營160余個水務、環境保護及固廢處理項目,綜合水處理能力達到1200萬噸/日,其中供水能力超過1000萬噸/日,供水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向“新”而行 城鄉“一水”相連
近年來,中國水務在不斷穩固城市水務市場的同時,積極將拓展范圍向鄉村水務市場進一步延伸,把城鄉水務一體化作為發展重點。公司將“一體化、規模化”水務項目視為投資運營的重點,在全國40余個城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優秀案例,特別是在推動城鄉水務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多個重要實踐原則得到了充分驗證。
舟山水司白沙島海水淡化項目
舟山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是中國水務的典型案例之一。該項目成功實現了城鄉供水系統的無縫對接,不僅保障了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還顯著提升了水質和服務水平。溧陽的供排水一體化項目則有效整合了供水和排水系統,展現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新模式,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水務服務。
此外,在條件有限的鄉村地區,中國水務還因地制宜,采用小型規范化建設改造,成功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這一成果在“千萬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鄉供水一體化過程中,中國水務并沒有降低標準,而是設立了嚴格的“中國水務標準”,以確保水質安全。“例如,國家凈水濁度標準為1.0NTU,而我們將出廠水濁度的優秀標準提升至0.1NTU以下,合格標準設定為0.6NTU以下。”負責人對記者說。
在堅守水務核心主業的同時,中國水務也積極拓展新興業務領域,直飲水和固廢處理等衍生業務已成為公司創新和發展的重點突破方向。
以“智”提質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城鄉供水一體化是通過城市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同質,此間,智慧水務成為強大的推動引擎。
在本次環博會上,中國水務就展示了綜合解決方案與智慧水務的融合發展。
智慧水廠-智慧加藥模塊-藍水SmartDPF智慧加藥系統
智慧水務-水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
資料顯示,智慧水務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掘數據價值和邏輯關系,實現水務業務系統的控制智能化、數據資源化、管理精確化、決策智慧化,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使水務業務運營更高效、管理更科學和服務更優質。
“為了推動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環境與發展的雙贏,中國水務提供了一系列綜合性智慧解決方案。”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些方案覆蓋多個關鍵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城鄉水務一體化、城市給水系統升級、水資源一體化配置、固廢綜合處理等。通過智慧水務方案的實施,促進了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環境保護,助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
逐“綠”前行 厚植創新底色
從城市到城鄉一體化,從初級到智慧,中國水務的蝶變背后,涌動著的是管理的創新力與人才的聚合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水務致力于構建和完善“1+X”科技創新組織體系,以“結構合理、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為目標,全力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水務產業朝著綠色、低碳、循環的價值創造模式發展。”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水務積極參與國家級重點課題研究,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本次展會上,中國水務展示了其在水處理技術、智能化管理系統和環保新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發成果。
目前,中國水務擁有高科技企業及創新平臺12家,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0多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昆侖獎等多項獎勵。
中國水務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何剛信在“2024 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發言
中國水務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何剛信在同期舉辦的“2024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表示,中國水務將積極搶抓市場機遇,開拓創新合作模式,全力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致力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現代水務引領者、美麗中國建設者。
“中國水務將以潤澤四方之志,續寫水務華章,為創造美好水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何剛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