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宜業大渡口 攝/解國清
釣魚嘴濱江段煥然一新 攝/唐安冰
重鋼大學生宿舍 攝/李顯彥
月光片區 攝/鐘戈
寶武西南總部效果圖
1938年漢陽鐵廠西遷入渝、1965年服務重鋼正式設區,開啟大渡口蹣跚起步的第一次創業;
2011年重鋼實施環保搬遷,開啟大渡口轉型發展的第二次創業;
今年,大渡口區舉全區之力打造“重慶現代化城市新標桿——俄羅斯特色小鎮、中俄文商交流高地、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一帶一路’科創合作示范窗口”,開啟了第三次創業。
“三次創業”命題之下,城市更新無疑是重要一環,關乎發展基底,牽動民生福祉。
當前,大渡口區正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錨定“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目標,加大力度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優化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改善、再提升,奮力為“三次創業”夯基筑底。
“煥”出城市高顏值 “兩江四岸”上新妝 “公園城市”靚風景
今年年初,大渡口白居寺長江大橋以“重慶版星際穿越”的獨特形象火爆出圈,引來市民游客爭相打卡。
白居寺長江大橋的“火”,既是網絡時代傳播的偶然,也是大渡口區花大力氣扮靚“兩江四岸”的必然。
“兩江四岸”,是大渡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更新的核心片區之一。近年來,緊扣“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建設任務,大渡口區接續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一個個標志性項目正在加速聚集、落地,長江岸線持續扮靚。
“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葛老溪段項目于去年5月建成開放,目前正持續進行優化提升。該項目以“藝術+文旅”為主題,以“江州藝渡、石灘尋趣”為愿景,打造集民俗體驗、親子游憩、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藝術休閑水岸。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全長約22公里,位于長江岸邊高差約200米的山崖上,將騎行、步行貫通于一體,并將重鋼廠區舊址、重慶工業博物館、義渡古鎮、義渡公園等人文景點串聯起來,榮獲巴黎設計獎國際環境藝術類特別金獎。
隨著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明確落地,釣魚嘴半島將迎來更大格局、更高品質的開發開放,加快謀劃俄羅斯小鎮、高端酒店、保稅港(倉)等項目,形成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和重慶面向國際的貿易窗口。
“兩江四岸”的蝶變,正是大渡口區以城市更新踐行公園城市理念的成果之一。
大渡口區還利用城市“邊角地”打造了一批微型廣場和“口袋公園”,并對城市公園進行系統改造,包括清理水體、拆除圍墻建立開放式公園、在不破壞植被前提下增設健身器械等。同時,聚焦“公園+消費”新模式,打造游客消費新場景,引進餐吧、茶室、咖啡廳等商業體,進一步豐富公園業態。目前,大渡口區已建成各類大小公園79個,全區綠地率達40.31%,綠化覆蓋率達50.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5平方米。
一條條加速串聯的美麗秀帶、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園,正在成為大渡口最具辨識度的嶄新名片。
“喚”出發展加速度 變低效空間為機會熱土
房屋干凈敞亮,裝修簡潔優雅,床、沙發、衣柜、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具家電設施一應俱全……
今年1月,名為“友間公寓”的重鋼大學生宿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正式建成投用,首批448套公寓一經推出,便備受新市民、青年人熱捧。
據介紹,該片宿舍區始建于1987年,改造前處于年久失修、大量閑置的狀態。去年,大渡口區創新思路,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將宿舍樓打造成為長租公寓,把宿舍區打造成為餐飲、創新工坊、時尚潮流等新興業態集聚的綜合性歷史街區。
喚醒沉睡空間、盤活低效資源。當前,大渡口區正結合“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工作要求,堅持以城市更新為切口,探索存量低效空間資源利用,促進新場景新業態落地,有效盤活老舊廠房、老舊商業樓宇,以提升城市品位、激活發展潛力。
中交茄子溪港口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有序推進建設,該項目將以港口工業留存為重要載體,創新采取“城市更新+港產城綜合開發”模式,匯聚“樂會、樂聚、樂商、樂居、樂坊”五大功能復合型生態集群。
利用重鋼工業遺址,打造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并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通過實施老舊廠房、老舊商業改造,打造集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特色辦公于一體的中國寶武西南(產業)總部園區。
實施“藝度創”城市更新,通過對原石棉廠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和業態升級,擬打造成為音樂、工藝美術創作展銷集散地、文創基地;
實施大渡村片區改造,通過特許經營模式,引入市場力量,連通義渡古鎮、大渡村、新港碼頭共同打造濱江沿線綜合文旅項目。
一個個被城市更新加速“喚醒”的沉睡資源、低效空間,正在成為大渡口區創造高質量發展新機遇的潛力股、生力軍。
目前,大渡口區已有6個城市更新項目,成功納入到重慶城市更新試點示范項目庫。此外,萬噸商旅融合總部基地、重鋼集團鋼城大廈等一大批城市更新項目也正在加快謀劃推進。
去年以來,大渡口區還將老舊小區(街區)改造、老舊廠區活化利用、老舊商業區升級、歷史文化街區(建筑)保護、公共空間優化等方面的城市更新項目納入大渡口區城市更新項目庫。按照計劃,到2025年底,大渡口區擬將啟動實施20個城市更新項目。可見,以城市更新盤活低效閑置資源、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正在成為大渡口開啟“三次創業”的有力支撐。
“換”出生活高品質 137萬平方米老舊小區迎來“逆生長”
“墻面重新粉刷了,路面干凈平整,設施也全部翻修了,看起來清清爽爽的,特別舒服。”看著一天一個變化的小區新環境,家住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革新社區的陳女士心里樂開了花。
據了解,本次革新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于去年10月正式啟動,目前已完成社區設施環境、17棟房屋和康樂文化廣場的改造。
下一步,社區還將豐富“鋼城記憶共享鄰里”人文景觀,打造休閑娛樂空間。
如今,如革新社區這般的煥新重生,在大渡口區此起彼伏。
近年來,大渡口區以城市更新提升為契機,始終堅持“老舊變懷舊”的改造理念,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舊城改造工作,力求改造一批“有特色、有歷史、有記憶”的老舊小區、街區,讓群眾安居,讓城市煥新。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大渡口區自創了一套“組合拳”。補功能,聚焦房屋破損、設施陳舊、管網堵塞、線路雜亂、停車困難、綠化缺失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完善基礎設施改造。
優品質,圍繞提供更為方便、高效、優質的服務,因地制宜豐富養老、娛樂、便民等社區服務供給,著力改善居住品質。
彰特色,在完善基礎設施改造,補齊功能短板的基礎上,深挖片區特色,注重保護和突出歷史本底、地域特色等特有的城市記憶,防止改造中出現“千城一面”。
這樣由表及里、內外兼修的改造方式,實實在在改善了大渡口城市形象,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
今年,大渡口群眾期盼已久的五一互助、民新民樂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也已正式啟動,是全市首批獲得國開行重慶分行金融支持的項目,標志著重慶正式全面啟動城中村改造工作。
當前,隨著大渡口城市更新的不斷提質,推動昔日“工業銹帶”變身“人文秀帶”,實現從“工業老區”到“公園大區”的華麗蛻變,促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