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用水很方便,水質也很好!”近日,在巴中市南江縣公山鎮甘溪村易地搬遷聚居點,村民彭秀玉正在做飯,談起家里的自來水,她十分滿意。
過去,彭秀玉和家人住在公山鎮甘溪村的半山腰,用水一直是個難題,如今只要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嘩啦啦流出來,清澈甘甜。
近年來,南江縣致力于縮小城鄉供水差距,立足山區實際,以建設全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范縣為契機,持續用力構建南江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水利支撐。
堅持規模化 夯實“三大”供水基礎
南江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處深山區,境內喀斯特地貌廣布,季節性缺水明顯。過去,不少山區群眾只能靠肩挑背扛找水吃。
小小一滴水,關乎大民生。要提供優質、穩定的供水,水源是前提和保障。對此,南江縣開工建設匯田河水庫,擴建楊家溝、坳盤窩、魏家溝水庫,規劃建設官房溝水庫、群力水庫等骨干水源水庫工程,新增蓄水2293萬立方米。同時,將空木河、玉泉河等優質河流水資源引用調度再分配,有效解決縣域內水源不足的問題。
有了大水源,還要建設大水廠。南江縣在海拔590米至1320米的長赤、大河、坪河、關壩等區域,階梯分片布局,建設千噸萬人規模化水廠10個,日供水能力達到8.76萬立方米,覆蓋350個村(社區)40余萬城鄉居民。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到85%以上,供水保障率達到98%以上。
有了規模化制水能力,如何把優質水送到千家萬戶?這就需要配備大管網。對此,南江縣建成空木河至長赤、熊包梁至正直、玉泉至趕場等管網聯通工程,安裝輸水管網60余公里,將縣內北部空木河水源引至長赤鎮西南部,切實解決長赤、正直片區水源缺乏問題。
“全縣形成了一張從北到南、從高到低、縱橫聯通的供水網絡。”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鄉村水務建設過程中,當地堅持規模化,不斷夯實供水基礎設施,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專業化管理 形成新的城鄉供水格局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注重“三分建、七分管”。
“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堅持市場化運作。”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全縣鄉村水務建設,該縣明確南江縣鄉鎮供水有限公司作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平臺公司,承擔縣域內村鎮供水投融資、工程建設、運維管理等職責。
供水工程建設需要資金投入,錢從哪里來?
一方面,南江縣爭取債券資金2.02億元,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實施關壩和云頂2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智慧供水、南部片區管網聯通工程等建設;安排整合資金、銜接資金等900余萬元,對25處村鎮供水工程進行升級改造。
另一方面,借力平臺公司和社會投融資,融資1.42億元,建成大河、八廟、空木河3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融資0.6億元,建設北部管網聯通工程、村鎮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南江縣還向社會融資1.6億元,建設熊包梁、東埡、虎跳溝3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融資2.28億元,建設縣城第二水廠。
在供水工程管理方面,南江縣推行集中專業管理,由南江縣鄉鎮供水有限公司對水廠進行專業化管理。規模化供水工程全面配套建設水質化驗室和水質檢測設備,對主要指標進行“一日一檢”。
此外,南江縣大力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信息化體系建設,打造“智慧水務”平臺。在紅光鎮、集州街道等實施智能卡表改造,實現智能化管理。在優化供水服務方面,該縣積極暢通服務渠道和問題反饋渠道,戶戶張貼農村供水服務明白卡,縣、鎮、村、供水公司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開展全天候服務,實現城鄉供水同服務。
“隨著鄉村水務建設深入實施,目前全縣互聯、互通和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的供水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深山區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過去,彭秀玉和家人住在公山鎮甘溪村的半山腰,用水一直是個難題,如今只要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嘩啦啦流出來,清澈甘甜。
近年來,南江縣致力于縮小城鄉供水差距,立足山區實際,以建設全省第二批鄉村水務示范縣為契機,持續用力構建南江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水利支撐。
堅持規模化 夯實“三大”供水基礎
南江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處深山區,境內喀斯特地貌廣布,季節性缺水明顯。過去,不少山區群眾只能靠肩挑背扛找水吃。
小小一滴水,關乎大民生。要提供優質、穩定的供水,水源是前提和保障。對此,南江縣開工建設匯田河水庫,擴建楊家溝、坳盤窩、魏家溝水庫,規劃建設官房溝水庫、群力水庫等骨干水源水庫工程,新增蓄水2293萬立方米。同時,將空木河、玉泉河等優質河流水資源引用調度再分配,有效解決縣域內水源不足的問題。
有了大水源,還要建設大水廠。南江縣在海拔590米至1320米的長赤、大河、坪河、關壩等區域,階梯分片布局,建設千噸萬人規模化水廠10個,日供水能力達到8.76萬立方米,覆蓋350個村(社區)40余萬城鄉居民。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到85%以上,供水保障率達到98%以上。
有了規模化制水能力,如何把優質水送到千家萬戶?這就需要配備大管網。對此,南江縣建成空木河至長赤、熊包梁至正直、玉泉至趕場等管網聯通工程,安裝輸水管網60余公里,將縣內北部空木河水源引至長赤鎮西南部,切實解決長赤、正直片區水源缺乏問題。
“全縣形成了一張從北到南、從高到低、縱橫聯通的供水網絡。”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鄉村水務建設過程中,當地堅持規模化,不斷夯實供水基礎設施,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專業化管理 形成新的城鄉供水格局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注重“三分建、七分管”。
“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堅持市場化運作。”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全縣鄉村水務建設,該縣明確南江縣鄉鎮供水有限公司作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平臺公司,承擔縣域內村鎮供水投融資、工程建設、運維管理等職責。
供水工程建設需要資金投入,錢從哪里來?
一方面,南江縣爭取債券資金2.02億元,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實施關壩和云頂2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智慧供水、南部片區管網聯通工程等建設;安排整合資金、銜接資金等900余萬元,對25處村鎮供水工程進行升級改造。
另一方面,借力平臺公司和社會投融資,融資1.42億元,建成大河、八廟、空木河3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融資0.6億元,建設北部管網聯通工程、村鎮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南江縣還向社會融資1.6億元,建設熊包梁、東埡、虎跳溝3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融資2.28億元,建設縣城第二水廠。
在供水工程管理方面,南江縣推行集中專業管理,由南江縣鄉鎮供水有限公司對水廠進行專業化管理。規模化供水工程全面配套建設水質化驗室和水質檢測設備,對主要指標進行“一日一檢”。
此外,南江縣大力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信息化體系建設,打造“智慧水務”平臺。在紅光鎮、集州街道等實施智能卡表改造,實現智能化管理。在優化供水服務方面,該縣積極暢通服務渠道和問題反饋渠道,戶戶張貼農村供水服務明白卡,縣、鎮、村、供水公司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開展全天候服務,實現城鄉供水同服務。
“隨著鄉村水務建設深入實施,目前全縣互聯、互通和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的供水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深山區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南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