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全市累計降水量815.0毫米,全市用水總量17.7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29.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99立方米,較2020年分別下降10.62%、13.1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6414,圓滿完成下降目標任務。
我市是水利大市、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市有大小河流1800多條,水庫901座,大中型攔河閘壩136座,塘壩9774處,總蓄水量約41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5.8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3.0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481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屬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地區。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不斷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為加強監督管理,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臨沂市節約用水監督檢查辦法(試行)》《臨沂市水權交易實施辦法(試行)》《關于開展深化節約集約用水集成改革的指導意見》等規范性文件6個,節水工作日趨規范。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成效指標,納入市對縣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同時,進一步細化計劃用水、用水定額、節水評價等節水管理制度,下達用水計劃5054戶,計劃水量15.43億立方米,對40個建設項目開展節水評價審查。
節水載體創建成效顯著
我市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載體創建成效顯著。全市12縣區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任務,提前完成國家確定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目標。2023年,水利行業節水型機關全部創建完畢,市直機關單位節水型機關建成率達到60%;成功創建山東省節水型高校1所,省級節水教育實踐基地2所,省市級節水標桿單位6家,省級節水型企業7家,省級節水型小區13個。郯城縣榮獲2023年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工作成效督查激勵縣。
自2018年開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以來,我市始終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為重點,將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通過加強計劃用水、嚴格用水定額應用、強化用水計量、落實節水“三同時”(建設項目主體與節水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制度、開展節水載體建設、控制管網漏損率、推廣生活節水器具、加強再生水利用、加大節水宣傳力度等措施,持續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節水管理水平。
目前正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廳部署,指導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創建時間滿5年的沂水、蒙陰兩縣開展復核評估準備工作,力爭通過水利部復核。
重點領域節水效果顯著
在農業節水方面,我市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完成改革面積455.3萬畝,全部完成改革任務;在工業節水方面,全市實施有節水效果的工業技改項目149個,全面提升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推進全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23年國家、省市級綠色工廠45家、省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在城鎮節水方面,我市抓好城鎮供水和污水管網改造,開展城市節水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國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在生活節水方面,節水器具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持續開展重點節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斷推進全市重點節水產品質量提升。
節水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
我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持續開展,在推進合同節水工作、推廣水務經理制度、推進用水權交易改革3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推進合同節水工作方面,依托合同節水管理服務平臺積極落實合同節水管理相關激勵政策,積極促進合同節水管理項目實施。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共實施8個合同節水管理項目,新簽約實施3個項目。在今年全省合同節水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我市2家單位作典型發言。
全面推廣水務經理制度,以沂水縣、平邑縣試點經驗為基礎在全市設立水務經理和專職水管員,初步建立起節水管理新機制。推進用水權交易改革。引入多元化的交易類型與主體,探索跨區域、跨行業間的交易,提升市場活力。截至2023年底,在水利部、省級水權交易平臺開展水權交易140筆,成交水量3702.61萬立方米,有效盤活了節余水量。
在全省率先組織開展以政府為主體的“節水宣傳月”活動,我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宣傳月”等時間節點,線上線下齊聯動倡導簡約適度的用水消費模式,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承諾、人人有責”的愛水節水護水氛圍,促進節水習慣養成。
加強企業節水管理
提高企業用水效率
中節能(臨沂)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節水、護水、愛水、惜水”號召,落實“節水就是節能”理念,爭做新舊動能轉換先行者,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優勢,以生活垃圾處理為依托,廣泛推廣使用節水新技術,改造更新取水設備,加大水循環利用,努力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成效。
該公司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節能環保,積極落實節水降耗的政策,引進義堂污水處理廠20萬噸中水作為循環水的補充水;每年回收再利用滲瀝液13萬噸,處理廢水近30萬噸,實現園區循環利用,減少排污量。同時,該公司牢記企業社會責任,努力踐行新時期節水方針,大力支持各項節水宣傳,努力營造節水氛圍,充分發揮央企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做好深度節水控水的倡導者、踐行者、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