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溪社區位于麻陽縣城城郊,柑橘面積600多畝,年產柑橘1200多噸,夏秋兩季,山塘里的蓄水可用來灌溉與噴施農藥。今年開工的四口山塘,將極大地促進柑橘生產能力。“我們社區今年清淤整治四個山塘,目前已完工兩個,第三個山塘正在清理中。”通靈溪社區黨支部書記夏平介紹。
高村鎮通靈溪社區的塘子垅山塘施工忙(央廣網發 張杰 攝)
小型農業水利設施是麻陽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麻陽有著38.5萬畝柑橘、3萬多畝黃桃與獼猴桃種植基地。全省開啟的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將極大地恢復麻陽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暢通“中梗阻”渠道、提升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
3月下旬以來,麻陽苗族自治縣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今年,該縣將實施恢復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建設181處,渠道改造8公里,泵站維修改造21余處,清淤整治山塘161處,可使麻陽苗鄉新增蓄水能力38萬方,新增恢復和灌溉面積2萬余畝,極大提升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4800多畝。
在麻陽巖門鎮黃雙沖村三組千畝柑橘園中,渠道建設正忙,鎮村干部與縣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多天來一直守在工地上監督施工,為了高標準建設好渠道,還用上了水準儀來測量。黃雙沖村是麻陽柑橘大村,有著4000畝柑橘,年產柑橘7000噸,開工一周的高標準渠道建設,路面寬敞又筆直,以后又能灌溉,還能運輸,受到村民熱烈歡迎。麻陽黃雙沖村支部書記滿維和說:“老百姓相當積極支持渠道建設,每天都有10多個人來參加,你看,大家干得熱火朝天。”
小型農業水利設施項目實施采取受益主體自建、自管、自用模式,由村委會采取“一事一議”明確優秀施工隊,外加受益群眾廣泛參與的共建方式,充分發揮了村民監督委員會及群眾監督職能,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截至目前,麻陽全縣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任務開工率已超過50%,5月底前可全面完工并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