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改革水利工程供水定價機制。2024年1月,省發展改革委修訂實施了《山東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對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實行“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定價機制。就是說,水利工程準許收益按權益資本收益率和債務資本收益率加權平均確定,其中社會資本的權益收益率按(每5年監管周期初始年前一年)國家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加不超過4個百分點確定。這以前是沒有的,目的就是更好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水利工程建設,更好完善山東水資源高質量供給體系。對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推動實施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充分保障山東水利工程健康運行。
二是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總量的60%。面對水資源短缺的省情水情,省發展改革委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牛鼻子”,破解節水瓶頸,探索利用價格杠桿倒逼節水增效。主要采取3項措施,緊扣一個關鍵詞“精準”來推動實施:一是實現精準計量。在全省16市改革農業用水計量水價制度,由原來按“畝次”計量收費改為按“方”精準計量收費。二是推動精準滴灌。將農業水價提高到田間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成本水平,按照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分類分檔制定用水價格,推動農業用水習慣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三是實施精準補貼。重點補貼種糧農民定額內用水水費,多措并舉促進農業節水增效。
三是深化城鄉用水價格改革。適度拉大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分檔級差,推動全省階梯水價按不低于1:2:4比例核定;有序提高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標準,對超定額部分分別執行1-3倍的加價標準。階梯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的共同特點就是用水越多,水價越貴,通過價格杠桿強化社會節水意識。建立用水節約獎勵制度,提取超定額加價收入用于開展節約用水工作,促進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和節水工藝推廣,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節水、惜水的良好氛圍。
四是健全非常規水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非常規水是一種重要的水資源,近年來,山東非常規水占全省用水總量的8%左右。為提高非常規水利用率,對再生水價格實行由供需雙方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協商確定,將再生水利用納入水資源統一調配,推動擴大公共領域使用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