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斷加強市政供水設施維護管理,嚴格落實市政輸配水管線和市區供水設施定期巡檢和維修保養制度,及時處理跑冒滴漏問題,做到搶修速度快,維修質量高,確保市區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轉,從源頭上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持續強化供水調度工作,堅持調度24小時值班制度,根據市區用水情況科學合理調配水量和調節供水壓力,減少凈水廠、配水站自耗水量,降低無效供水量。實施水表出戶改造,做到城市供水分戶計量、計量出戶,供水企業服務終端用戶,促進用戶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同時加大供水稽查力度,嚴肅查處私自接水、取水,私自拆除、改裝、毀壞結算水表及擅自破壞供水管道和附屬設施等違章用水行為,切實減少水資源浪費。
利用金川區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城市供水改擴建工程,對老化管網進行改造,進一步降低了管網漏損率。通過加大管網維修改造力度,對供水主管閥門有序進行更換、維修、安裝壓力監測表,對供水壓力進行合理調配,使供排水管網搶修處理更加快捷及時,有效降低了管網漏損,確保我市各區域供水平穩。永昌縣結合縣城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建設縣城供水管網,引進了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基本程序建設,按計劃開展供水管網建設。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堅持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節水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原則。實行行業用水定額管理,按照市水務部門下達的市政供水量制定用戶用水計劃,嚴格執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促進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對開發區供水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實施管網分區計量,實現了區塊化、網格化維護及全方位漏控、預警、管控,有效降低了產銷差率。
老舊小區改造以解決易澇易淹點和緩解水資源短缺等問題為導向,城市新區、園區、成片開發區以目標為導向,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管控要求,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提高可透水地面面積比例,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力爭達到50%。加強雨水利用設施建設,在城市新建改建小區與公共建筑、道路、綠地、廣場等項目中,因地制宜建設配套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設施,配套建設再生水管網。將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統一納入城市水資源配置,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生態補水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