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平情況。近年來,全省水利系統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我省以約占全國1%的水資源,養育了占全國7.2%的人口,灌溉了約占全國5%的耕地,生產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支撐了占全國7%以上的經濟總量。
每立方米用水支撐GDP產出412元
我省全面實行總量強度雙控,水資源管控水平不斷提升。“十四五”以來,全省用水總量基本保持平穩,每年控制在241.1億立方米以內。
與此同時,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2023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6.3%和11.84%,每立方米用水支撐GDP產出412元,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3.1%。其中,城鎮生活節水卓有成效,扎實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推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持續下降,累計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25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132個,均居全國第一位。加強節水產業扶持,發放“節水貸”5.6億元,新增合同節水管理項目34個,完成水權交易2.66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我省加快構建現代水網體系,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起勢,“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的省級水網主動脈加快形成。2023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資682億元,創歷史新高,完成投資、落實資金、投資增幅均居全國第2位。
從嚴抓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黃紅光介紹,全省水利系統下一步將錨定“四水統籌”總體目標,以更大力度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其中包括,健全水資源全程管控機制,全面落實規劃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從嚴抓好黃河水資源超載治理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積極發展節水產業,加大非常規水利用力度。縱深推進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加快官路水庫等重大節點工程建設,統籌推動省市縣三級水網銜接融合,2024年完成水利投資700億元以上。
地下水一直是山東省的重要供水水源和戰略儲備水源。省水利廳副廳長劉文林介紹,確定地下水管控指標是構建地下水利用與保護以及超采治理監管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今年2月,省水利廳正式印發了《山東省地下水管控指標》。全省2025年、2030年地下水取水總量分別控制在90.29億立方米、90.18億立方米以內,均為淺層地下水開采量。深層承壓水原則上只能作為應急和戰略儲備水源。
去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1.84%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二級巡視員孫京軍介紹,近年來,全省工信系統加快推進工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工業節水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1.84%,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其中,堅持以水定產,不斷優化工業用水結構,化工園區由199家壓減到84家,2023年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5萬個,技改投資增長9.4%。堅持節約優先,目前全省共有16家企業和1家園區列入國家水效“領跑者”名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位。
價格是供需關系的調節器,也是資源配置的風向標。圍繞深化水價機制改革,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滕雙興介紹,我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重點推動實施改革水利工程供水定價機制、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深化城鄉用水價格改革、健全非常規水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等四項改革舉措。比如,在全省16市改革農業用水計量水價制度,由原來按“畝次”計量收費改為按“方”精準計量收費。適度拉大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分檔級差,推動全省階梯水價按不低于1:2:4比例核定;有序提高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標準,對超定額部分分別執行1倍至3倍的加價標準。
1840項水利工程納入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重點項目數據庫
國土空間規劃是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新閣介紹,省自然資源廳高度重視“四水四定”,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中,統籌構建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匹配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比如,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特別是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和生態極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加強魯中南山地丘陵、黃河下游平原等國家級地下水戰略儲備區、重要水源地、蓄滯洪區的保護和管控,提升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筑牢水安全底線。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將1840項水利工程納入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重點項目數據庫。2021年以來,先后為65個水利項目提供用地12.0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