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人才,人事部門接到幾份“不一樣”的入職申請。其特殊之處在于,求職者是集團組建之初辭職的技術骨干。
為啥去而復歸?“企業在變好,企業有未來。”一位求職者的解釋,與遼水集團董事長谷長葉對集團發展成果的概括不謀而合,“8年來,企業巨變,越來越好。”
2016年,我省整合省內水利系統1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以及2戶企業,成立了遼水集團。作為承擔全省防汛抗旱減災、生產生活及生態供水、重點工程建設等職責的省屬大型企業,組建之初遼水集團賬面流動資金只有2000多萬元,虧損卻高達4.8億元。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遼水集團實現了當年減虧50%,之后7年持續增盈。2023年,集團資產總額、實現利潤、營收分別達772億元、5.94億元、46.25億元,較組建時分別增長268億元、增盈10.74億元、增加31.76億元,較2022年分別增長4.32%、13.13%、9.64%。組建以來,集團經營管理、經營指標始終位居省屬國企前列,其中2019年、2020年、2022年居省屬企業業績考核第一名。
8年來,遼水集團堅持構筑防汛供水公益平臺、國有資本投資平臺,高效建設供水、新能源、投融資、水源地有機漁業、生態文旅五大板塊,探索出一條公益性企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深耕核心主業 積聚“點滴”價值
新春時節,乍暖還寒。遼水集團各大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在遼寧省中南部地區供水工程項目所在地,廠房建設已具雛形;盤錦應急支線輸水工程項目施工最火熱的北鎮段,120多人、25臺設備同時作業,工程已進入管道安裝環節;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全線,1000多名施工人員、1060臺套大型設備,全力實施砂堤砂基治理、堤坡硬性防護等工程……
不久前,遼水集團總工程師金兆輝到遼河工程盤錦段調研。工地上“戰風雪、保工期,打贏冬季施工攻堅戰”的標語,讓這名“老水利”很感慨,“外行眼里,這可能只是句口號。但遼水人明白,這把咱多年來苦干、能干的勁說透了”。
與其他建設工程不同,冬季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黃金期。此時,農田冬閑、江河枯水、岸堤緊實,興修水利既不耽誤農活,大型設備也能下到平日軟亂的河底等處。但與國內其他地區比,東北地區天寒地凍,冬季施工建設者面臨的條件更為艱苦、挑戰更多。
“再難再苦也得干,遼寧水資源的現狀擺在這兒,不干咋改變?”提到冬天奮戰之艱苦,遼水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牛寶昌總愛先講講我省的水資源現狀。公開資料顯示,遼寧人均水資源量相當于全國的1/3左右,是嚴重缺水省份。
以改變我省缺水現狀為責,組建以來,遼水集團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圍繞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全省戰略,做了許多重點工作。僅在去年,集團就完成了總投資20億元的龍灣、友鄰水庫,大連長興島供水特許經營項目收購,同時增強了遼西北供水工程應急備用能力、遼西北供水及大伙房輸水兩大工程供水可靠性,進一步布設了水資源配置的關鍵節點。
如今,遼水集團重大在建項目包括遼河干流防洪提升、省中南部地區供水等十多個重大工程。其中,自籌資金為沙特阿美等重大項目供水的遼西北供水盤錦應急支線,保障了我省世界級石化基地建設、支持我省構筑“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省中南部地區供水工程將解決鞍山、營口、盤錦等市水資源短缺問題;按照“擴面補鏈”發展戰略,為凌源、建平、喀左、通遼等用水困難地區供水,中標遼西北供水內蒙古支線朝陽線PMC項目,簽訂赤峰、通遼線路委托管理合同。
“近年來,集團在先后建成遼西北供水、大伙房輸水兩大引調水工程的基礎上,加之所屬17座大中型水庫的共同作用下,加快實施了‘布節點、補短板’遼寧大水網建設戰略,基本構筑了東西調配、南北互濟、河庫連通、聯合調度的空間均衡水網,集團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核心功能也隨之增強。”遼水集團總經理曹思超介紹。
致力國計民生 夯實發展之基
作為省屬企業,從組建之日起,遼水集團就把“公益”兩字,看得極重。
“目前,集團把一多半的人力物力,投在服務國計民生等公益事業上。”曹思超說,圍繞水資源開發利用這條核心產業鏈,近年來,集團謀劃實施了一批優質投資項目,“其中,決定許多項目是否立項的重要因素,就是看其是否能做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計民生,更好體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
為護佑一方安瀾、興水為民,遼水集團充分發揮大型水利工程的防洪減災作用,多年來通過聯合調度,將暴雨洪水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人民群眾滿意和防洪減災效益最大化的結果,在防御特大洪水過程中發揮巨大的減災效益,為我省減免直接經濟損失超千億元。僅去年就累計攔蓄7次洪水、攔洪總量5.77億立方米。
全國最大的沙地科爾沁沙地,是沈陽地區沙塵天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遼水集團匯聚各方力量,協助沙漠南緣地區破解“水問題”。彰武柳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可形成濕地90平方公里,有效遏制遼河上游地區風沙;水田濕地項目目前整理土地6384畝,完成項目驗收及指標入庫,完成投資1.4億元,累計形成水田1.8萬畝,稻浪起伏時,阜新市彰武縣大冷鎮上三家子70歲的村民王炳軍笑著說:“咋也沒想到,咱這老‘沙窩子’還能聞到稻花香。”
服務建設農業強省,創新漁業管理體制機制;強化水利工程科學調度管理,跨流域、長距離、多目標、全天候向14個市安全優質供應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僅去年就達32億立方米;組織應急跨流域調水7800萬立方米、完成水質檢測評價7829次……一樁樁一件件“不掙錢的好事”做下來,遼水集團贏得了社會贊譽,更贏得廣闊的市場空間。
捷報頻傳,但遼水人仍很清醒。“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有底氣做得更好。”谷長葉說。這底氣,從企業2024年的前瞻規劃中可窺一斑。對標世界一流,提升管理能力;外拓市場,鞏固提升供水核心主業,超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供水主業發展瓶頸,進行轉型升級,通過標準化創建、數字化轉型實現精細化、精益化的管理升級,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業務布局上,提升市場化業務結構和占比,市場化謀劃供水項目,大力布局風電、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業務適度多元發展。“2024年,集團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1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6.6億元,同比增長10.5%。”谷長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