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李軍介紹,2023年,國家共支持寧夏涉水資金32億多元,有12個重大水利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包括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黑山峽水利樞紐前期等;寧夏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為580萬畝,90%的規上企業建設成為節水型企業,5個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和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樞紐節點在寧夏落地。


新聞發布會現場。網絡截圖
李軍介紹,2023年,寧夏全面完成了工農業用水權確權,市場交易水量330筆共2.18億立方米,寧東基地等工業園區缺水問題得到緩解;吳忠市利通區成為全國10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之一;與四川完成了跨省域水權交易的“全國第一單”。

新聞發布會現場。網絡截圖
“2024年是寧夏開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先行先試工作的第二年。”李軍說,今年,寧夏將構建完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推進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實施固海、七星渠、紅寺堡等大中型灌區改造,開工建設鹽池、同心、沙坡頭等抗旱調蓄水庫,加快推進銀川都市圈供水、“互聯網+城鄉供水”等項目;同時,集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深入實施入黃排水溝、入河排污口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大清水河、沙湖等重點河湖濕地生態修復力度,推進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區域地下水取水井專項治理,加快建設全國科學綠化示范區,治理150萬畝荒漠化、130萬畝水土流失;另外,將加快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寧夏樞紐節點建設,推進水資源信息化升級,加強水安全風險防控、水生態健康診斷、水資源優化配置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成果轉化。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需要統籌水資源與城、地、人、產各要素的關系,實現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均衡。”寧夏水利廳廳長朱云在會上介紹,寧夏水利部門將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優化配置不同產業用水,加快重點行業產能置換,引導水資源向高效益領域流轉,推動農業用水占比降低至69.3%、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25%,逐步縮小與全國的差距。

新聞發布會現場。網絡截圖
寧夏發改委副主任蔣哲文介紹,寧夏目前的65個國債水利項目和42個城市排水工程,將在6月底前全部開工、12月底前國債資金全部撥付;寧夏將加快實施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利通區排水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

新聞發布會現場。網絡截圖
蔣哲文特別介紹,寧夏發改委要探索按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標分類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推動建立污水處理收費與進水污染物處理效果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倒逼高耗水企業加快節水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