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行"堅持以水定城,創建節水典范城市示范區"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節水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全國節水科普教育專家何凡介紹,起步區制定節水規劃,根本目的是通過構建高站位的頂層設計,剛性化的管控機制和系統化的行動方案,讓新區建設伊始就將節約集約用水內植于城市發展基因之中,從而打造安全韌性、集約高效、精準智慧的節水典范引領區。

高站位的頂層設計。起步區作為建設中的新區,節水和起步區建設真正做到了同步規劃、同步實行、同步發展,在一張藍圖上謀畫節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節水型城市專項規劃》(下稱《規劃》)對標對表了國內外先進城市用水效率與用水特征,在考慮經濟性、技術性和生態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節水目標,主要用水效率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體現示范引領作用。并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更加強調在高效利用常規水源的基礎上,通過再生水應用盡用、雨洪水挖潛利用,最大可能挖掘新區自身的水資源承載潛力。

高站位的頂層設計。起步區作為建設中的新區,節水和起步區建設真正做到了同步規劃、同步實行、同步發展,在一張藍圖上謀畫節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節水型城市專項規劃》(下稱《規劃》)對標對表了國內外先進城市用水效率與用水特征,在考慮經濟性、技術性和生態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節水目標,主要用水效率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體現示范引領作用。并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更加強調在高效利用常規水源的基礎上,通過再生水應用盡用、雨洪水挖潛利用,最大可能挖掘新區自身的水資源承載潛力。
剛性化的管控機制。"四水四定"是起步區節水的基本原則。在起步區規劃體系編制過程中,節水規劃與相關規劃進行了系統銜接,確保起步區城市、產業、人口和灌溉規模在水資源可承受范圍之內。在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起步區用水節水管控機制,通過制定全過程節水管控辦法、建設智慧水務管理平臺建設等舉措,實現節水的制度化、信息化、經濟化、動態化管理。
系統化的行動方案。《規劃》制定了農業節水減量、工業節水增效、生活節水降損在內的八大行動,32條具體措施。其中,農業節水重點是存量節水,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推進灌溉體系現代化改造,針對作物適應性實施噴灌、微滴灌和水肥一體化灌溉,通過節水減量為起步區發展騰出用水空間;工業節水重點是控增量,通過設置用水效率準入制度、加快現有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建設園區循環高效用水體系、完善工業用水監控計量,建設高效用水工業體系,強化用水全過程提質增效,力求以更少的水投入實現更多的經濟效益;生活節水重點是降損耗,通過高效率的供水管網體系建設、高水效的節水器具普及,在不影響用水的前提下實現無感節水,同時通過各類型節水型載體建設、綠色節水地標建設以及立體化節水宣傳體系,以點帶面,形成全社會節水氛圍。
何凡介紹,節水工作的重要特征就是涉及社會各行業領域,涉及政府、企業、媒體、公眾等各類主體,需要每個人和每個組織都應積極響應節水要求,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將起步區打造成為新時代的節水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