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水網
我省煤長水短,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加快構建現代水網,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是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奮進“兩個基本實現”目標的重要保障。早在2011年,我省就啟動實施了山西大水網建設,歷經十余年不懈奮戰,四大骨干工程貫通隧洞近600公里,敷設管線約700公里,覆蓋全省的水網架構初具雛形。以此為基礎,目前正在全力推動形成“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集約高效、調控有序”的山西現代水網新布局。全省現代水網建成后,全省供水總量將達到99億立方米,到2035年全省水網覆蓋率達到99%,水網水流調配率達到83%。
下一步,我省將聚焦水資源優化配置,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完善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供水體系。
◎ 聚焦防洪減災能力提升,完善以流域為單元、以水庫為骨干、堤防為基礎、分洪緩洪區為補充的防洪工程體系,加強流域系統治理,構建“防管控”一體化防洪安全保障格局。
◎ 聚焦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實施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強巖溶大泉保護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增強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構建“兩山七河五湖十九泉”水生態治理修復格局。
◎ 聚焦智慧水利升級,開展以汾河流域為重點,以水網重點工程為試點的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
◎ 聚焦水網建管體制機制完善,深化創新水網投建運管、水利投融資、水價水權水市場、生態保護補償等改革,構建科學合理、投資多元、運管高效的水網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推進農村飲水保障提檔升級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省委、省政府先后實施了農村飲水解困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實現了農村群眾從吃上水到吃上安全水的轉變,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97.8%,自來水普及率95.1%,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水支撐。
去年6月,出臺了全面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提檔升級行動方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單村供水標準化和應急供水精準化。堅持建管并重,同步建立健全供水保障運行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全省農村供水保障提檔升級。目的要推動農村飲水實現水源有保障、工程可持續、水價能承受、服務跟得上,讓群眾吃上放心水、干凈水,推動農村飲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向“強不強”轉變。
重點做好八項工作:
水源要穩定,加快中部引黃、東山供水等大水網骨干工程所覆蓋區域的縣域小水網配套建設,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供可靠水源。
建設模式要科學,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單村工程標準化和應急供水精準化,開展“十百千”示范工程創建,加快推進金融資金支持城鄉供水保障工程建設項目落地實施。
動態監測要持續,開展常態化監測和專項排查整改,用好應急供水預案,做好工程維修養護,不出現整村連片停水斷水等顛覆性問題,去年已經開展了2次專項排查整改,維修養護工程2127處,受益人口252.7萬人。
水質要安全,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加強農村供水水質檢測和人員培訓,強化風險聯防聯控,保障水質安全。
水價要合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農村供水工程良性運行、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水價形成機制,科學核定水價。
水費要收繳,推進入村、入戶水表安裝,推動農村用水以表計征、以量收費規范化發展,逐步實現終端用水戶用水繳費。
管理跟得上,積極推行縣級農村供水保障“公司化”運營模式,支持以縣為單位開展信息化建設、開展數字孿生農村供水工程試點建設,加快推進工程標準化管理。
問題辦理要高效,及時受理,辦結一項、銷號一項,去年我們受理群眾反映問題114個,已辦結113個,群眾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全面貫徹節水優先
我省落實“節水優先”要求,加強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管控。具體目標:
› 到2025年,全省用水總量不超過85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2%、1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8。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力爭實現30%,75%以上的縣域達到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
› 到2030年,用水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節水產業取得成效。
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將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行動和深度節水控水工作納入全省河湖長制考核評價體系,從源頭上促進產業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
從嚴落實節水標準和用水定額管理。嚴格節水評價制度,建立覆蓋不同行業領域的節水標準定額體系,從嚴核定用水戶取水規模,持續推進重點領域用水單位對標達標,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在黃河流域逐步推行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強制性用水定額管理。
深入開展國家節水行動。健全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用水總量管控指標體系。深入開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三大行動,推動節水型城市和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重點打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強化用水定額執行力。
完善節約用水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水利抓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節水管理體制,落實“管行業就要管節水”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財政金融支持和節水激勵政策,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節水領域,促進節水科技支撐和產業發展。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提升全民節水護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