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著重處理好的辯證關系。2023年,廣州水投集團通過重點工程帶動,強化增收創收、減費降耗、資源盤活綜合施策,在穩投資促增長、強運營保安全上交出高質量的實干答卷。
由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花都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項目——廣州北江引水工程2023年8月全線隧洞貫通、花都水廠首期主體結構基本完成,為來自清遠市的優質北江水提前入穗奠定了基礎。北部水廠二期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在這一年里陸續動工,全國整體產能規模最大的龍歸通溝余泥處理站建成試運行。集團2023年度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雙位數增長,工業投資超計劃完成128%,在市屬國企中名列前茅。
建設發展成果最終要落腳于為民造福。管到水龍頭、管住下水道、治污達清就是最高質量的民生福祉。一年來,廣州水投集團扛穩守牢水安全、水服務責任,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強韌性、增底氣。全集團2023年完成供水總量17.35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總量16.79億噸,運營中心城區排水管網近1.9萬公里;中心城區供水產銷差、污水處理氨氮和總氮削減量雙創歷史最優紀錄;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零報告”“零死亡”,完成系列重大供排水保障任務。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完成高風險、50年以上及內街巷老舊管網改造超200公里,改造共用用水設施12.7萬戶,解決700多棟老舊樓宇的缺水缺壓問題。廣州水投排水公司總抽排能力5年增長5倍,中心城區建成“半小時布防搶險圈”,防澇應急出動和水浸點處置時效同比提高50%。“百千萬工程”和城鄉“一網供水”整合惠及農村人口超百萬。集團系統三家企業在2023年度全市12345政務熱線公共服務類企業群眾服務滿意度年度考評中包攬前三。
產業外拓和“補鏈、強鏈”深入推進。2023年,廣州水科院加入集團版圖,進一步補強檢測、科研、規劃板塊產業鏈;新建小區供水“建管服”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水務環境技術服務、設計施工一體化等多賽道產業外拓齊頭并進,廣州水投市政總院大灣區內設計項目中標金額同比增長250%,廣州水投自來水工程公司建設施工合同金額同比增長200%。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2023年,集團研發資金投入2.92億元,同比增長4%;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世界人行橋獎金獎等科創及精品工程獎項17項,新增自主知識產權131項;“住建部城市水治理經驗38條”收錄廣州治水經驗14條,集團參與貢獻7條;廣州水投市政總院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形成落地意向,水務科創基金籌備工作加緊推進。
數字賦能積厚成勢。2023年,集團智慧水務“1+22”大平臺系統整體上線試運行;無人值守智能泵站、電房增加至15座,瀝滘凈水廠、獵德凈水廠分別獲評為國家級雙百跨越“智慧管控標桿污水廠”“精細化-運營管理標桿污水廠”。自主研發的不停產清淤機器人達國際領先水平,小型智能化清疏裝備實現量產。集團數字經濟板塊應運而生,業務規劃和架構重組同步推進。
綠色發展創樹標桿。2023年,集團發行大灣區首單綠色債、氣候債雙達標債券,獲評廣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推廣案例。以瀝滘凈水廠、石井凈水廠為代表的綠美凈水廠深化全流程減污降碳、資源利用綠色轉型升級,實現電耗和藥耗雙下降;廣州水投凈水公司年度碳減排量131.75萬噸CO2,領跑全省環保企業。2023年12月,“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專節推介廣州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創新成果,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綠色方案增強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