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開水龍頭,清澈水流噴涌而出。2月26日,武穴市余川鎮砌石村村民胡媛談到水廠改造后的變化一臉笑意:“以前就怕沒水用,現在水廠改造后,打開水龍頭隨時有水,水量足、水質清,特別安心。”
2023年9月底,完成升級改造的武穴市余川鎮砌石村水廠,日供水量從200噸增加到500噸,并實現了自動投加藥、自動水質監控和監測等功能。這只是武穴市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工程規范化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武穴已有40萬農村居民實現飲水提標升級。
2月25日,武穴市中心水廠中央控制室內,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對制水流程進行全自動巡檢,實現取水、制水到供水全過程的監控。
“這個智慧水務平臺相當于把實體水廠‘裝’進電腦,能夠實時顯示并監控水壓、流量、水質等各項生產數據。”武穴市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辦公室主任周智軍說,武穴市近年來以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借助智慧數字化平臺,有效提升水廠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
武穴市中心水廠技術負責人徐建文介紹:“根據用戶端的需求,水廠就能合理制定相關設備運行參數,實現生產、運營和管理的全生產過程科學數字化管理,全面提升農村供水的管理實效,實現降本增效。”
武穴市余川鎮砌石村是一個移民村,以前的水源是山間自然存水,過去的老水廠制水工藝落后,在監測、水質控制等方面存在短板。2023年9月,完成升級改造后不僅制水工藝提升,日供水能力也實現翻倍。
砌石村管水員蘇玉超說:“有了這個平臺,通過手機軟件24小時隨時查看水質變化情況,濁度、PH值等數據一目了然,出現異常能夠第一時間處理,工作效率大為提高,能夠更好地保障群眾用水安全。”
砌石村黨支部書記張校鋒介紹,水廠改造前,村里只有178戶自來水用戶,水廠升級改造后,不到2個月時間就達到了420戶。在外務工的村民聽說后也紛紛致電村里提出開戶申請。
武穴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中下游,南低北高的地勢,造成“水袋子”與“旱包子”并存的局面,每逢高溫干旱季節,季節性缺水、間歇性停水等問題突出,給飲水安全工作帶來挑戰。近年來,武穴市通過引江水、“引蘄濟武”等方式,解決群眾用水難題,并借助政策機遇,謀劃實施了總投資5.1億元的武穴市中心水廠及管道新建工程項目。
該項目設計規模6萬噸,預留遠期2萬噸。建成后,直接受益人口24萬人,提升64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同時解決武穴市城區人口的應急備用水源問題。武穴市中心水廠主體工程于2023年8月30日完成,目前供水量2萬噸,包括168家企業在內共10萬人直接受益。
武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長郭丹東介紹,2024年,武穴市中心水廠及管道建設工程全部完成后,將整合現有的15座單村水廠,全面開啟城鄉供水同城、同網、同質、同價新時代,讓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