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供水“春運”
對供水管道工人俞思軍而言,春節并沒有很多春運的經歷,“我家祖祖輩輩是永康農民,到我這里開始干水利工程。”他表示,10余年來,永康在春節前保供水是比較常見的,但架設應急管道進行供水調配的情況屬實罕見。
記者看到俞思軍時,他正鉆在一段供水管道連接處,“在管道安裝前,需要在內外涂上防銹涂料,以免管網運行后在短期內老損。”他說。
在永康市太平水庫腳下的龍山鎮附近,一條“長龍”架設在坑道中。俞思軍和工友們匆匆吃了個午飯,下午立馬開啟了管道焊接工作。火星飛濺間,應急供水管道越修越長,從“北部水庫聯網”到南部城區,打通了水資源“南北合流”的通道。
“這次應急取水管道總長375米,接入‘北部水庫聯網’供水主管網后,將提升城區供水保障能力。”該工程總負責人王雄劍表示,形成“水源聯網”后,能夠新增城區日供水5.5萬方,在春節用水高峰期間,約可達到城區用水量的30%。
“這次我和工友們在春節前加緊趕工,就是要在返鄉人回來之前做好供水保障。”俞思軍坦言,現在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回一趟家也方便了。今年,他也在等著家人回來,圍坐在一起,吃幾頓熱騰騰的團圓飯。
龍年的水利“春運”
近期,中國全域鐵路交通“春運”已經開始,而永康“北水南調”工程也在奔赴水利“春運”的路上,保障著百姓家中水龍頭的日常供水。
“我們這次的應急管道工程不僅可以提升城區供水保障能力,還和‘北部水庫聯網’工程有關系。”工程現場的領班周文正表示,除了供水管網建設,永康在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引水渠道檢驗檢修等方面全面進入“冬修水利”時間。
冬季少雨,枯水期搶修、搶建水利設施是每年的常規動作,因此,春節過后大部分水利設施修建還將延續。
“我父輩在永康興修水利,‘一抔土、一擔石’參與了新中國初期‘華東飛渡’等水利設施建設。”周文正表示,“再到我這代人,開始專門干水利工程,一干就是半輩子,永康水利人有種不服輸的精神。”
雖然處在浙江豐水區,但是永康位于浙中內陸,地處錢塘江、甌江水系分水嶺,常年缺水,且雨多內澇、天燥干旱,可以說永康人時刻在“愁水”。
2023年至今,永康持續受干旱影響,多處水庫水位在預警線上下浮動,同年12月,永康為來年城區供水未雨綢繆,一南一北開啟了應急取水管道工程建設。進入2024年,上述南部工程已于1月29日投入使用,而此次北部工程在連日搶建后,也將在春節前全面通水。
這個龍年春節,俞思軍和工友們也許并不清楚,地上高鐵動車星馳電掣的“金龍”、地下供水管網伏線千里的“土龍”,以及家家戶戶的“水龍”之間,存在著何種聯系,但都在為過好一個龍年而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