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要不斷做大品牌,讓‘大河口’牌柑橘在市場上立得更穩、走得更遠,讓村民的日子過得更甜。也希望能在省兩會上,聽到更多關于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好聲音。”他說。
作為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王作樓不僅關注自己熟悉領域的發展,也非常留意群眾的急難事。在省兩會上,王作樓將提交《關于加強農村供水保障專業化服務隊伍建設的建議》。
省人大代表 王作樓
談及為何提出這個建議,王作樓表示,農村供水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的基礎保障,為了推動農村供水工作的專業化和高效化,建立健全農村專業化供水保障隊伍工作機制至關重要。
通過多次實地走訪并查閱相關資料,他了解到,為進一步強化供水基層管水員隊伍建設,切實解決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問題,持續提升農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畢節市制定印發了《畢節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農村供水八項機制的通知》,要求各縣區整合人員隊伍加強農村供水保障監督管理力量,鄉級依托水務站、供水站等成立專業化的供水保障服務隊伍,按照“覆蓋人口每1萬人不少于2至4名專業人員(不包括管水員)”進行配備。
“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鄉鎮由于管理機制不完善、生產和供水設施老化維護差、群眾管水護水意識淡薄等原因,導致專業化服務隊伍人員未能更好地開展供水保障服務工作。”王作樓說。
鑒于此,他在建議中提到,為不斷夯實七星關區水利基層基礎,助力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希望省級相關部門,針對七星關區鄉鎮多、工程點多面廣、體量大的實際,在下達各類管護經費時,重點給予傾斜。
同時,整合資金使用管理?,F七星關區配備有管水員1040名,建議整合上級農村供水工程維修維護資金,定期定額劃轉到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統籌支配,確保專業服務隊伍運轉正常。
他還建議,加強宣傳引導,建立水費收繳機制,提高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水費收繳率,從而在結余水費中提留資金用于補貼管水員及發放專業化管護隊伍人員工資,確保管護人員到位,履職盡責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