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乘著國家發展的快車,河南水利事業蓬勃發展。各地踔厲奮發、昂揚奮進,統籌推進“四水同治”“五水綜改”,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中原大地,大壩高聳,堤防橫臥,氣貫長虹的水利工程,一座座巍然屹立。黃河浩蕩奔涌,清水永續北送。層巒疊翠,溪河縱橫交錯;山水相融,盡顯詩情畫意。水利事業與民生同頻、與時代共振,日益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惠民興業,譜寫了新時代出彩水利華章。
大國重器:國家戰略扎實落實
中原大地,黃河哺育。依偎黃河的河南,受黃河滋養,與黃河共生。
全省水利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融為一體,推動黃河國家戰略在河南水利系統落地落實,持續打造黃河供水區“一軸兩翼三水”(以黃河干流為主軸,以沿黃南、北兩岸輸水通道為兩翼,統籌黃河水、外調水、本地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河南省水利系統全面貫徹黃河保護法,突出抓好防洪保安、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水文化保護傳承等重點任務,啟動“一干四支”(黃河干流,伊河、洛河、沁河、金堤河)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段建設,配合推進黃河流域防洪規劃修編,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出了河南水利貢獻。
大國重器,蜿蜒盤踞;丹江碧水,浩浩北去。河南地跨四大流域,不但是千年治黃的主戰場和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的支撐帶,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既是“大水缸”,也是“水龍頭”。
截至2023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9周年,累計向河南省調水208億多立方米,濮陽、鶴壁、許昌等市實現南水北調水全域覆蓋,全省受益人口達3050萬,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河南省以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強化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水源區及總干渠兩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監督管理,抓好丹江口庫區“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
“2024年,我省將完成編制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提升規劃,全面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加快推進觀音寺、魚泉、沙陀湖等調蓄工程前期工作。”2023年12月12日,在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的“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十九場新聞發布會上(以下簡稱“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申季維表示,2024年鄭開同城東部供水等工程建成通水,商丘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力爭南水北調工程受益人口達到3500萬人。
中原水脈:現代水網加快構建
2023年12月26日,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試通水儀式在濟源市軹城鎮小浪底北岸灌區趙莊渡槽工程現場舉行。歷時4年3個月,該工程順利實現了試通水。沃野之上,一條藍色動脈橫亙,嶄新的渠道,奔涌的水流,宛如玉帶。
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是國家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是省委、省政府實施“四水同治”首批開工建設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構建黃河流域“一軸兩翼三水”現代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親自點題并指示河南省“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
河南水網肩負著保障京津冀供水安全,保障黃河、淮河及海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責任,是“四橫三縱”國家水網核心區。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省政府批復了《河南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明確提出河南省要加快構建“八橫六縱、四域貫通”現代水網體系。
據了解,“八橫六縱”是河南省現代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其中,八橫,即黃河、淮河、沙潁河、洪汝河4條自然水系,南水北調豫北供水、鄭州都市圈供水、引黃入衛(西霞院—衛共)、大運河(伊洛河—通濟渠)4條輸水通道,共同構成8條東西向重要輸排水通道。
縱橫交錯,水網初成。六縱,即唐白河、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引黃入冀補淀、引江濟淮、小浪底南北岸、淮水北送—引黃輸水通道,構成6條南北向重要輸排水通道;四域貫通,即以“八橫六縱”主骨架為基礎,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黃河、淮河等上聯國家水網;通過拓展輸配水通道下接市縣水網,實現四個流域互聯貫通,長淮黃海“四水”調配。
構建水網之“綱”。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干輸排水通道為“綱”,重點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災后治理標志性工程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引江濟淮(河南段)、小浪底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主體工程建成并試通水,小浪底北岸灌區、西霞院灌區、衛河共產主義渠綜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實施,周商永運河工程規劃已編制完成,淮水北送工程正在開展專題研究。
織密水網之“目”。以區域性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和供水渠道為“目”,重點解決區域性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年度任務按期完成;濮陽、鶴壁、許昌等市實現南水北調水全域覆蓋,駐馬店市、新鄉市等縣區一批南水北調供水工程建成通水;鄭開同城東部供水正在加快建設;解決商丘、周口等市水資源短缺的豫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在加快開展前期;前坪、出山店、故縣、引丹二期等新建大型灌區工程可研報告均已編制完成。
扎牢水網之“結”。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調蓄工程為“結”,重點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問題。出山店、前坪水庫驗收投用,宿鴨湖、鴨河口水庫清淤擴容工程及袁灣水庫、漢山水庫正在加快實施,昭平臺水庫擴容工程可研報告已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衛河坡洼地蓄滯洪區建設按照年度計劃有序實施。
目前,河南省聚力水網建設抓項目。“我們編制完成《河南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滾動開展‘三個一批’(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力爭年度水利投資不少于600億元,‘四水同治’投資不少于1200億元。同時,加快爭取并實施國債項目;加快建設袁灣、漢山水庫等工程,力爭開工昭平臺水庫擴容、海河流域蓄滯洪區建設等10項重大水利工程;加快開展合河水庫、晏河水庫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推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在新聞發布會上,申季維介紹。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省水利系統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重點,以“八橫六縱、四域貫通”為主框架,加快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
人民至上:民生水利興農惠民
治水興水,既要興水利,也要除水害。
水利工程運行平穩、有序調度,共渠西蓄滯洪區(下片)啟用,良相坡滯洪區群眾有序轉移但成功避免啟用……通力奮戰的水利人,取得了2023年夏天水旱災害防御的階段性勝利。
面對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嚴峻形勢,河南省水利系統緊急動員,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記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門的天職,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密切配合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指揮,在抗洪搶險一線彰顯了水利人的擔當。
“樹牢‘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科學精準調度,有效防范應對15次較強降雨過程,全省無水庫垮壩、無河道決堤、無人員因洪災死亡。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68.7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60%,為冬春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在新聞發布會上,申季維說。
2023年河南糧食總產量1324.9億斤,居全國第二位,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命脈在水利,灌區是關鍵。汩汩清泉沿著渠道淌進田間地頭,淌進干渴之城的供水廠,更淌進了老百姓的心間。
2023年春灌、秋灌、冬灌期間,河南省水利系統科學調度水庫、河道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區累計供水45.36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646萬畝,補源面積471萬畝。
多年來,河南省先后興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庫,在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生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因修建水庫而搬遷的移民也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全省共有水利移民210萬人,是全國水利移民大省。
平頂山市寶豐縣馬川的飛地置業、焦作市溫縣中藥材種植加工、新鄉市輝縣的蔬菜大棚香菇種植、南陽市唐河縣特色種植業……通過實行扶持資金項目化、項目資產集體化、集體收益全民化的“三化”式發展模式,河南省持續在發展移民產業上下功夫,立足當地實際,積極探索物業經濟、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寬移民增收渠道,促進移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省農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8萬元,是移民后扶政策實施前的20倍。移民村產業興旺,移民群眾生活蒸蒸日上。
農村飲水安全更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大事。河南省持續開展農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動,逐工程全覆蓋排查,堅持問題動態清零,農村供水保障更加有力。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1119處,受益人口7600萬人,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4%,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5%,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6個百分點和5.5個百分點。
河南省水利廳推廣供水工程規模化、建管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四化”模式,全省94個縣市累計完成投資248億元,建成水廠60處,受益人口1200余萬,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清潔水”。
生態嬗變:綠水青山扮靚中原
在洛陽市孟津區的瀍河故道上,蓄滿黃河水的瀍源生態水系公園在秋日雨后一片蔥綠,空氣清新。“以前這里只是一條小河溝,水質差、水量小,完全沒有美感。現在水量多了,水質也清了,成為家附近的一處休閑景觀,而且一年四季都有花草。我們吃完飯就來走走轉轉,心情可好了。”附近居民艾志娟滿臉洋溢幸福的笑容。
既護住一方水土,也富了一方鄉親。近年來,河南省各地以清潔小流域、科技示范園、水土保持生態村建設為抓手,扎實提升水土保持建設成效。
河南省水利廳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完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467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6.2萬畝,淤地壩除險加固37座,新建淤地壩4座,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均呈下降趨勢。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重大決策部署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高度,先后5次發布總河長令,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位推動工作,建立責任體系,組織河湖問題專項治理,開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全省河湖生態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根本性轉變。
7年來,全省設立省市縣鄉村5級河湖長5萬余名,構建了黨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河湖管護新格局,推廣應用“河長﹢”工作機制,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加強流域協作、區域協同、部門聯動,在全省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清理整治,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河湖生態治理保護成效明顯。
據了解,2023年,河南省7條河流啟動母親河復蘇行動,淮河流域建成了平頂山湛河、駐馬店確山縣臻頭河、信陽光山縣潢河等6條幸福河湖。同時,河南省將驗收10條省級美麗幸福河湖、10條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河段、150條市縣級美麗幸福河湖,建成河段長度超過1000公里。
越來越多的河湖正在成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幸福河湖,人民群眾對美好河湖生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紅旗渠是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一直激勵著河南水利人。弘揚紅旗渠精神,推動河南水利高質量發展,全省水利系統將抓協調、促落地,破難題、搶進度,著力構建興利除害現代水網體系,筑牢暢通國家水網(河南段)主骨架和大動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統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四水同治’,縱深推進‘五水綜改’,堅持‘項目為王’,以重點水利工程為抓手,著力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保障。”申季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