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省水利系統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決策部署,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水利保障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更加顯現。
堅持以學鑄魂、學以致用,政治自覺進一步堅定。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效持續轉化為造福全省人民、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果,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大同、長治等先后出臺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全省治水興水實現良好開局,取得積極成效。
堅持水網牽引、上下聯動,水利投資進一步提速。下大力氣推進大小水網貫通,“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現代水網體系加速成型。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張峰水庫晉城調水骨干水網工程開工建設,滹沱河供水、龍華口調水、小浪底引黃二期等重點工程加速推進,中部引黃水源工程首臺(3#)機組通過驗收。大同市入選國家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19.6億元,首次突破二百億元,為穩定全省經濟大盤作出了水利貢獻。
堅持民生為要、效益為先,水利惠民進一步殷實。持續推動農村飲水提檔升級、農業灌溉提質增效。農村飲水安全基礎更加夯實,400多萬農村人口吃水條件鞏固提升。布局建設“五大灌溉基地、兩大灌溉片區”,新增恢復60萬畝水澆地,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保障糧食安全,有力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責任進一步扛牢。堅定扛牢水旱災害防御政治責任,加快推進全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有力有效應對13次強降雨,特別是“23.7”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95座水庫聯合調度,發揮攔洪削峰錯峰作用,通過山洪災害預警,緊急撤避轉移群眾1.2萬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持續推進水生態修復和保護,“一泓清水入黃河”水利項目扎實推進。斷流近30年的千古名泉晉祠泉首次實現出流,母親河復蘇、幸福河湖創建成效明顯;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4萬畝,“十百千”水保示范工程全面啟動,構建“大水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懷仁市、沁源縣水美鄉村建設加速推進。
堅持依法治水、創優服務,監管質效進一步提升。落實“四水四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省人大常委會修訂《山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發布省總河長令第2號《關于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決定》,出臺省級地方標準《幸福河湖建設導則》,印發《關于強化河湖長制建設幸福河湖的意見》,水利審批實現“7×24小時不打烊”政務自助服務,山西首筆“節水貸”落地,全省73個縣區被命名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堅持以學鑄魂、學以致用,政治自覺進一步堅定。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效持續轉化為造福全省人民、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果,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大同、長治等先后出臺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全省治水興水實現良好開局,取得積極成效。
堅持水網牽引、上下聯動,水利投資進一步提速。下大力氣推進大小水網貫通,“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現代水網體系加速成型。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張峰水庫晉城調水骨干水網工程開工建設,滹沱河供水、龍華口調水、小浪底引黃二期等重點工程加速推進,中部引黃水源工程首臺(3#)機組通過驗收。大同市入選國家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19.6億元,首次突破二百億元,為穩定全省經濟大盤作出了水利貢獻。
堅持民生為要、效益為先,水利惠民進一步殷實。持續推動農村飲水提檔升級、農業灌溉提質增效。農村飲水安全基礎更加夯實,400多萬農村人口吃水條件鞏固提升。布局建設“五大灌溉基地、兩大灌溉片區”,新增恢復60萬畝水澆地,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保障糧食安全,有力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責任進一步扛牢。堅定扛牢水旱災害防御政治責任,加快推進全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有力有效應對13次強降雨,特別是“23.7”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95座水庫聯合調度,發揮攔洪削峰錯峰作用,通過山洪災害預警,緊急撤避轉移群眾1.2萬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持續推進水生態修復和保護,“一泓清水入黃河”水利項目扎實推進。斷流近30年的千古名泉晉祠泉首次實現出流,母親河復蘇、幸福河湖創建成效明顯;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4萬畝,“十百千”水保示范工程全面啟動,構建“大水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懷仁市、沁源縣水美鄉村建設加速推進。
堅持依法治水、創優服務,監管質效進一步提升。落實“四水四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省人大常委會修訂《山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發布省總河長令第2號《關于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決定》,出臺省級地方標準《幸福河湖建設導則》,印發《關于強化河湖長制建設幸福河湖的意見》,水利審批實現“7×24小時不打烊”政務自助服務,山西首筆“節水貸”落地,全省73個縣區被命名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