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一一“北京市韌性城市建設”專場發布會在京舉辦。陳杭攝
這是記者從28日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獲悉的。
提升城市生命線整體韌性水平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宇表示,韌性城市是具備在逆變環境中承受、適應和快速恢復能力的城市,是安全發展的新范式。2021年10月,北京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并從空間韌性、工程韌性、管理韌性和社會韌性四個維度明確了78類任務分工。
李宇表示,北京提升城市生命線多源保障能力,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系統正按照分布式、并聯式新模式逐年推進建設,重點強化系統的聯通性和區域自循環,進而提升城市生命線整體韌性水平。
同時,統籌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自全國啟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3年多來,北京對地震、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5個災種,政府、社會、基層3類減災能力進行摸底調查。匯集11大領域、80小類,約587萬條調查數據,在全國率先形成市、區兩級自然災害單災種和綜合風險評估成果。
下一步,北京將抓緊謀劃制定《北京市2024年推進韌性城市建設重點工作方案》,從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城市生命線韌性、強化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分級分類明確年度重點項目,確保韌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持續提升首都城市韌性。
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如剛表示,北京持續優化城市基礎設施空間布局,不斷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保障能力,加強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運營和維護,加強“一網統管”建設,構建城市感知體系,建立完善韌性城市體系和機制。
從供熱運行保障方面看,本采暖季,北京集中供熱面積約10.47億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熱面積約6.79億平方米,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
北京將持續優化電網主網架和熱電聯產源網結構,提高用電安全可靠性,提升供熱管網安全運行水平。增強天然氣輸配系統韌性,繼續推進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二期、三期建設。通過建立多源多向、能力充足、調度靈活、安全高效的電力、燃氣、供熱保障體系,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構建雨情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伊鋒表示,北京大幅提高水資源保障水平,目前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8年回升、累計回升10.64米,密云水庫蓄水超過29億立方米。穩步提升城鄉供水能力,近年來先后建成郭公莊、第十、亦莊等大型水廠并投入運行,城鎮日供水能力提升至708萬立方米。
伊鋒表示,北京完善以堤防為基礎、水庫為骨干、蓄滯洪區為依托的防洪體系,增強流域整體防洪保障能力。系統提高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北運河等骨干河道防洪保障能力,打通中小河道行洪堵點,積極推進水庫、蓄滯洪區規劃建設和山洪溝道整體治理。
同時,提升防洪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加快構建由氣象衛星與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組成的雨情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以及水文水動力學模型組成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智慧化防洪指揮調度體系。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水網、工程試點建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提升首都防洪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