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德州市召開2023年全市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德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守學出席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市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德州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的地方,是黃河沖擊平原,秦朝時期,黃河稱之為“德水”,德州稱為“安德”,取德水安瀾之意。隋朝修建了永濟渠,唐朝開挖了馬頰河,明朝開挖了減河,清朝對徒駭河進行了疏浚。1855年,黃河第6次大改道,形成了現在途徑齊河的黃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挖了潘莊、李家岸兩大引黃干渠和65河、66河、71河等16條骨干河道,包括現在的岔河。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修建了丁東水庫等20座水庫,2013年德州在全國率先整市域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居民全部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黃河水。

今年以來,市水利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實施全域水系連通的決策部署,聚焦水網建設、城鄉供水、水價改革3件大事,堅持項目帶動、數字賦能、改革開路、示范引領,建設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惠民利民的水利工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水利支撐。德州市成為全省首批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11月,水利部在山東召開全國加快省級現代水網建設現場推進會,德州市作為全省市級現代水網的代表,接受現場觀摩。

規劃建設“三通六帶”現代水網。德州是個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211立方米,占全國的10%,全省的61%;雨洪資源攔蓄不足,每年有6億方雨洪水從境內流走,“有雨留不住、無雨就買水”;是全省引黃水量最多的市。為解決缺水問題,市水利局規劃了“三通六帶”現代水網,通過水系連通和數字孿生,把水串起來,把雨洪水蓄起來,把長江水用起來,把黃河水減下來,把地下水替代下來,把防洪能力提上來,把水的綜合效益發揮出來。主要實施了四類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綜合治理馬頰河155公里,對徒駭河全河段治理,達標治理寧津寧北河、樂陵躍馬河、武城六六河等11條中小河流,防洪排澇治理橫河、減馬橫河。灌區改造工程,對潘莊、李家岸等6處大中型灌區進行改造,襯砌渠道209公里,配套橋涵閘327座,改善灌溉面積130萬畝。堤頂路硬化工程,建設“兩河牽手”項目“水路林文產景”融合發展堤頂道路132公里,沿岔河、減河建成堤頂路28公里,沿馬頰河、徒駭河、德惠新河建成堤頂路94公里,方便沿河群眾出行,增強防洪治理能力。數字孿生工程,建成投用水資源管理“一張網”,實現全市水網聯調聯控、精準調度。
“四化協同”推進城鄉供水現代化。立足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優勢基礎,推進城鄉供水標準化建設、專業化服務、智慧化運行、法治化保障。標準化建設。制定全市統一的管網改造、水表安裝等技術標準,改造230公里縣鄉供水主管網、200個村的老舊供水管網,配套智能計量設施20萬套。專業化服務。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供水管理服務到戶改革,510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供水公司直接服務到戶,像管理農村用電一樣管理農村用水。智慧化運行。建設市縣一體數字供水平臺,市級建立總平臺,每個縣建立分平臺,構建全市供水運行“一張網”。法治化保障。在全省率先出臺《德州市城鄉供水條例》,糾治危害水源安全、破壞供水設施、私裝亂接管道、擅自停水斷水、拖延拒交水費等行為有了法治保障。
水價改革賦能節約集約用水。全市節水最大的潛力在農業,全市農業用水16億方,節水20%就是3.2億方。市水利局正在實施寧津縣、齊河縣豆腐窩灌區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試點搭起“六項機制”改革框架,在豆腐窩灌區試行“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得到水利部分管部長的認可。全省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現場會在德州市召開。
河湖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創建11條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數量全省第一。完成673條(段)美麗幸福河湖達標創建。在全省率先開展河道灘地種植業高質量合規化轉型發展試點,調整灘地種植面積1.5萬畝。建設河長制主題公園23處,為群眾提供親水樂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