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12月18日,棗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保障農村供水 惠澤萬千群眾”新聞發布會。棗莊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德忠,市城鄉水務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甘宜偉,市城鄉水務局城鄉供水排水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李為玉和山亭區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道峰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德忠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棗莊市緊扣“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目標,依托現代水網建設大力實施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的“五同”格局,農民群眾對水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的比例達到8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2%。
突出“三個統一”,打破城鄉二元供水格局。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農村供水保障暨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全域水源配置、工程布局、運行管理和資金籌措工作,將農村供水保障納入對區(市)的高質量發展考核,壓實政府主體責任、各級水務部門監管責任和供水企業運行責任。編制《棗莊市農村供水保障規劃(2023-2025)》,依托現代水網建設,部署“水網+民生”行動,按照“建大、并中、撤小”的思路,實施投資44億元的全域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規劃建設大水廠、推進管網全覆蓋、用好優質地表水、實施運維全賦能,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為核心,以滕州、山亭、臺兒莊三個縣域供水單元為支撐,覆蓋全市、統籌城鄉、優水優用“1+3”全域供水格局,確保到2024年底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率、自來水入戶率、水質達標率達到“3個100%”,規模化供水率達到99%以上。制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積極構建中心城區由市級公司統管、3個區(市)由縣域公司統管的格局,實現供水到戶、服務到戶。目前,全市共有7家區(市)供水公司,納入統管的農村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達87%以上。
突出“三級聯動”,加速農村供水規模化進程。中心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位于薛城區陶莊鎮,已于今年7月7日全面開工,項目通過“兩庫四河”“引湖入薛”等跨區域骨干引調水工程統籌地表水、地下水、境外水等多水源調配,正加快建設22萬噸地表水廠和140公里骨干輸配水管網,計劃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運行,并與嶧城區9萬噸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市中區5萬噸北郊水廠供水項目互聯互通、互補互濟,跨行政區域覆蓋薛城、市中、嶧城、棗莊高新區人口約165萬人。針對山亭區地形復雜、山村較多的特殊供水實際,創新構建以新建兩個區域水廠為中心、以六個加壓調節站為節點、以高位水池聯通供水終端的“2+6+N”城鄉供水一體化模式,探索推行“大廠小站、高池細管”的山區供水思路,確保山村群眾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大管網”自來水,目前潤澤水廠一期2萬噸區域水廠已通水,計劃至2024年底前實現全區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由2.49%到97%的“翻天巨變”。臺兒莊區正全力加快地表水廠建設,推動管網全域覆蓋。滕州市在已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基礎上,主要通過管網更新和地表水源置換來提升供水水質,計劃2024年底前完成。目前,全市共有供水工程690處,主要采取“城市管網延伸、聯村、單村、農村千噸萬人”4種方式實施農村供水。近年來先后對439個村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完成265個未通水村通水工程,2023年年底前實現剩余26個自然村全部通水。
突出“三個提升”,加快農村供水水質提標。大力實施現代水網跨區域骨干引調水工程,統籌調配境內巖馬、馬河等水庫優質水,合理取用南四湖、中運河等境外水,有序推進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源,地表水供水比例已較去年提高40個百分點,計劃2024年達到85%以上。參照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今年以來投資7788萬元對9處城市供水水廠和12處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進行升級改造,采取離子交換或膜處理工藝等方式全面實現水質提標。千噸萬人工程全面配置凈化消毒設施,千人及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逐步實現應配盡配,全面提升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目前已達到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