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今年30個城鄉供水提升工程作為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已提前完工,惠及14萬余人。“十四五”以來,已有近百個行政村納入城鄉公共供水覆蓋范圍,22萬農村居民用上了優質水。

房山區閻村鎮小董村村民用上了優質放心的自來水。秦鑫 攝
房山區閻村鎮小董村村民日前用上了優質水,此前,受水文地質條件限制,每逢旱季或枯水期,村里總會出現水源不足的情況,小董村不得不采取限時供水措施,村民用水極其不便。
今年,完成30個城鄉供水提升工程納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小董村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市水務局、房山區水務局組織行業專家、設計人員對小董村進行實地調研,新建供水管線5500米,與市政供水管網碰頭連接,將小董村納入房山區山區人口遷移集中供水廠供水覆蓋范圍,實現了24小時供水,水質、水量均得到徹底改善。北京市還對村內入戶供水管線、供水計量設施進行改造,累計安裝水表400余塊,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供水基礎設施,落實了供水計量收費。

小董村新安裝的遠傳水表。秦鑫 攝
房山區水務局副局長于占成介紹,借助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的契機,房山區計劃將更多具有條件的平原區村莊,通過管網改造和入戶計量設施改造,納入城市水廠供水范圍,提升農村地區供水保障水平,預計明年還將完成8個平原區鄉村的供水改造。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費曉軒介紹,今年的30個城鄉供水提升工程已提前收官。這30處工程涉及朝陽、海淀、房山、通州等9個區的11個住宅小區和19個行政村,惠及人口14萬余人,通過水源更新置換、公共管網覆蓋延伸等措施,解決了這些區域水量不足、水壓不穩等問題。同時制定并出臺了北京市供水設施建設管護標準,進一步規范了各類供水設施運行單位行為,充分尊重市民的參與權和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