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12月7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專場。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棟,濱州市水利資源開發建設中心副主任石鑫,濱州市城鄉水務局規劃科科長李鵬,共同介紹積極構建現代水網,助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落地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棟介紹,受特殊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影響,濱州市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并存,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構建現代水網,是濱州市委、市政府著力破解水資源瓶頸制約的關鍵一招。近年來,濱州市城鄉水務局牢記“國之大者”,以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按照“源水、用水、留水、節水、管水”五水并舉路徑,積極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完成投資374億元,實施重點水利工程240項,初步構建了以“一軸三縱、湖庫棋布、兩域八橫、河海連通”為主體框架的市級水網。其中,“一軸三縱”是指以黃河為主軸,以貫穿全市南北的簸箕李-胡樓、小開河-道旭、韓墩-打漁張六個引黃灌區為引水骨干,是全市現代水網的大骨架;“湖庫棋布”是指利用星羅棋布的湖泊、水庫調蓄水資源,為全市工農業生產、生活、生態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兩域”是指黃河以北的徒駭馬頰流域和黃河以南的小清河流域防洪除澇體系網;“八橫”是指以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徒駭河、秦口河、潮河、小清河、支脈河等八條橫向骨干河道為主體的防洪排澇主動脈;“河海連通”是指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打通骨干河道,實現全市黃河南北兩個流域河海連通。
通過幾年的大規模建設、治理,濱州市現代水網格局逐步優化,形成了以“水安全保障網”“水資源配置網”“水民生服務網”“水環境保護網”為主要功能的水網體系,現代水網綜合效益逐步顯現。
聚力治水,織密“水安全保障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搶抓大興水利建設歷史機遇,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共清淤疏浚漳衛新河、徒駭河、小清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等河道859公里,綜合治理溝渠280公里,對徒駭河壩上閘、馬頰河孫馬村閘、小清河金橋閘等31座水閘進行除險加固,對濱城秦臺水庫、無棣三角洼水庫、鄒平北園水庫等17座中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建成沾化區西水東調、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等水系連通工程。特別是,高標準完成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這是濱州市治水史上工程體量最重、施工難度最大、治理范圍最廣、投資額度最多的單體工程之一,具有歷史性意義。通過工程實施,全市大型河道基本治理一遍,病險水閘、水庫隱患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小清河干流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等跨市河道達到“61雨型”防洪標準,基本具備了防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基本具備了防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有效抵御了多輪臺風、強降雨襲擊,水利工程興利除害效益顯著,全市防洪減災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多源供水,織密“水資源配置網”。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為目標,持續實施大中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目前,全市共建有引黃灌區13處,其中大型灌區6處,中型灌區7處,總引水能力達到466立方米/秒。全面完成博興水庫、辛集洼水庫等南水北調一期配套工程建設,新增1.505億方長江水指標,實現了黃河水、長江水、當地水聯合調度;依托引水工程,建成以思源湖、韓店等56座水庫為重點的蓄水工程,總庫容達到4.82億方;實施“以河代庫”工程,合理布局水閘建設,全市共有水閘349座,其中38座大中型水閘攔蓄雨洪水能力達到2.3億方。同時,積極推進再生水、淡化海水、微咸水開發利用,進一步釋放非常規水潛力。著眼城市長遠發展,完成徒駭河引調水一期工程,濱州人多年“引徒入城”愿景得以實現,城市生態用水再添保障。
抓實飲水,織密“水民生服務網”。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戰略,大力推進供水工程建設,全市共建成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20處,供水能力達到每天104萬方。特別是去年以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城鄉供水提質行動,共完成3453個村供水管網改造,鋪設管網3.3萬公里,南海、西海、五海、濱源、河貴等10座水廠完成深度處理工藝改造,積極推進鄒平市、博興縣307個村水源轉換,實現農村供水管網應改盡改、規模化供水、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城鄉供水一體化率均達到100%。順利啟動城市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對小區供水加壓泵站、管網進行提升改造,62個小區試點正在積極推進中,為全面推開積累經驗。完成403萬畝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治理各級渠道2417公里,配套建筑物2613座,埋設管道2198.5公里,完善了農田灌溉網絡。同時,積極推進“灌溉一張圖”建設,因地制宜確定灌溉水源,逐步構建“引黃+引河+機井”農業灌溉用水格局。
真情護水,織密“水環境保護網”。河湖長制全面建立并見效,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3470位,設立1339個河管員公益崗,涵蓋全市544條河湖4900公里,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河湖面貌發生歷史性改觀。同時,建成集無人機、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于一體的智慧巡河系統,形成“無人機+河管員+數字平臺”的河湖立體化管護模式,目前無人機已巡查1000余架次、推送問題隱患300余處水利部、水利廳推廣濱州市河湖管護經驗做法。《黃河小街灣的生態變遷之路》被水利部評為全國典型案例,漳衛新河清障被評為水利部海委典型案例。扎實推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全市提前兩年整建制實現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完成9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出廠水達到準IV類標準。同時,圍繞水安全、水生態、水循環、水利用“四水統籌”,積極推進新立河九大片區治理,系統推進雨污排水管網系統提升改造,清淤雨污水管道412公里。突出示范引領,小開河灌區成功創建全國首個國家級引黃灌區濕地公園,濱州市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建設現代水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統一思想、真抓實干,扎實推進現代水網建設,為建設品質濱州提供堅實水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