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污水資源化利用量3億立方米
建設大水網。推進現代水網建設三年行動,今年實施76個重點水務項目,水利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0%,成功入選山東省市級水網示范區。全面建設國家、省水網重要節點的官路水庫工程,今年底將完成河道開挖填筑工程,爭取完成圍壩施工的20%,已累計完成投資38.4億元;2024年完成工程總量的70%;2025年全面完工。水庫建成后,與黃水東調承接工程、棘洪灘水庫形成“雙渠雙庫”供水局面,每年調蓄超過8億立方米客水,保證青島擁有120天以上的水源儲備能力。堅持引水、蓄水、供水一體謀劃,推進官路水庫工程和輸配水工程同步建設,全面開展自官路水庫向主城區(包括嶗山區、城陽區)、即墨、膠州—西海岸新區、平度方向4條輸水管線和7座大型水廠建設,總投資約158.6億元,計劃分兩階段實施,項目建成后青島城鄉供水能力將大幅提升。
統籌水資源。科學調蓄雨洪資源,今年以來全市24座大中型水庫蓄水5.53億立方米,調引客水2.9億立方米,為城鄉生活用水提供有力保障。用水高峰時段,城市日供水量達到230萬立方米,全市供水秩序平穩有序。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市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至8.03立方米和5.4 立方米。加大重點領域節水力度,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污水資源化利用量3億立方米。青島再次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
保障優質水。把保障飲水安全重點放在農村,印發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方案》,3年任務2年完成,通過農村供水工程提標改造、單村供水聯網并網、未通自來水村莊通水銷號等措施,全面提升農村規模化供水保障水平。今年以來,已改造335公里供水主管網和252個村內管網,新增規模化供水村莊1080個,開工建設54個未通自來水村莊。到2025年,全市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比例達到95%、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0%、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

市政污水管網排查6160公里,排查率達到99%
雨污合流管網實現清零。全市已完成市政污水管網排查6160公里,排查率達到99%,11月底前將全部完成。投資5.67億元,完成全市既有49.82公里市政雨污合流管網和建成區177個雨污合流建筑小區改造。今年2月和6月,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完成對我市建成區整縣制雨污合流管網清零省級核驗,青島成為全省首個實現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顯著。全市14處城市黑臭水體已于2017年完成治理。為鞏固治理成效,委托第三方每月跟蹤監測,持續開展黑臭水體大排查大整治,城市和縣城建成區102處水體未發現新的返黑返臭問題,實現動態清零。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面提速。全市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24座,總處理能力244.6萬噸/日,其中16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需提標改造。截至目前,即墨即發、西部、北部及平度崇杰4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提標,全市準Ⅳ類出水標準的污水處理能力達114萬噸/日,占總處理能力的46.6%,提前完成省下達的2023年40%目標任務。其余12個提標改造項目中,李村河北岸、婁山河、城陽區、萊西市等7座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世園會、張村河、團島等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正在加速推進前期工作,2024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86.9%
美麗示范河湖擦亮城市名片。投資15.6億元實施小沽河、桃源河、祥茂河等6條段河道綜合治理。投資3.13億元的李村河(張村河)管網改造項目近期開工建設。深化河湖長制抓鎮促村考核,開展30條河湖健康評價,排查整治“四亂”問題1765處,查處涉水違法案件7起,河湖環境持續向好,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達到26條,大沽河干流形成了全線水面連通、水鳥翔集的生態和諧景象。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效明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6個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86.9%。實施衛星遙感全覆蓋監管,今年查處整治水土保持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項目282個。結合河道治理,建設沿河自然生態綠道,水系綠化達標率超過75%,實現“蓄一河清泉水、成一道風景線”。
水美鄉村、水活經濟邁出新步伐。實施“水+綠色經濟”融合發展,苑莊河、蓮蔭河等美麗示范河湖串聯起多個省級農業高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旅游區。開展官路水庫周邊道路整治、村容環境和增植補綠三大行動,改善26個村莊人居環境。推進庫區周邊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今年爭取中央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2.12億元,實施庫區移民生態種植、光伏發電、基礎設施等扶持項目179個,惠及280個水庫移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