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六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高博會”)重要活動之一,本屆論壇主題為“智慧灌溉賦能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開展智慧農業高層研討、智慧灌溉技術交流、智慧灌溉科技成果發布與項目路演、科企實地對接等主題活動,集中展示智慧灌溉領域新研究、新技術、新設備、新實踐,多形式推廣智慧農業成果,推動技術落地轉化,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平臺,引領農田灌溉領域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支撐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
藏糧于地,科技創新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
高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科技部成果轉化促進司副司長秦浩源分別致辭,中共新鄉市委書記李衛東致歡迎辭。
李衛東表示,高博會已成為吸納國內外科技創新理念、展示科技創新產品、集聚科技創新人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第六屆高博會聚焦中原農谷建設,以“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推廣、對外交流合作搭建平臺。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張新友表示,近年來,河南大力打造種業領域的國家戰略力量,成立國家生物產業創新中心,集聚優勢科技資源,助力中原農業種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建設了國際一流水平的育種創新平臺,組建了國內一流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梅旭榮表示,中國農科院與河南省有著長久的合作基礎,多年來在院地合作、鄉村振興示范縣、科研試驗基地、中原農谷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多項合作,取得了豐碩科技成果,有力支撐河南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第六屆高博會系列活動,由中國農科院主辦的第二屆智慧灌溉論壇也同期舉行, 將聚集多方優質資源,為河南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與裝備支撐。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秦浩源表示,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指示批示精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深度融合,信息技術驅動智慧灌溉提檔升級
第二屆智慧灌溉論壇在高博會開幕式后隆重舉行,圍繞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需要,通過智慧灌溉技術報告、項目路演等環節探索灌溉技術“場景+平臺”新模式,共商智慧農業協同創新和推廣應用,引領灌溉領域智慧化升級,賦能農業節水高效綠色發展。
“以數字化為特點的信息技術正加速驅動灌溉科技創新發展,引領農業生產模式的深刻變革,”灌溉所副所長王景雷主持時說,“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智慧系統、農機能實現更精準的灌溉管理,極大提高水肥資源利用效率,支撐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宇、上海華維可控農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名禮、河海大學副教授顧哲分別以“鷹眼視覺智能測流裝備與技術”“數字技術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智慧灌溉閉環控制實現路徑”為題發布技術成果報告,分享節水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生產問題綜合解決方案。
對傳統灌溉行業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傾力打造的灌排行業云平臺 “中灌云”發布2.0版本,實現了主要農作物分場景選模式灌溉的差異化功能,為灌溉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加強版“智慧大腦”。來自國內14家知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新產品、新項目輪番發布、路演,運用“數字孿生”“4G通訊”“大數據”的智慧系統和先進設備新技術、新應用集中亮相,加速灌溉領域智能硬件裝備和智慧軟件系統的推廣應用。
期間,灌溉所舉辦了高博會智慧農業論壇,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歐洲科學院院士李召良等業內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數字時代的現代農業、大田智慧農業中的先進技術應用,數字新農服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推廣應用,物聯網及大模型訓練技術在我國糧食作物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進展、農業智能裝備與數字農業建設、數字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的變革等方面展開演講與討論,借由智慧農業加快農業“經驗式、不確定性”發展向“精確式、定量性”轉變,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新動能。
集智聚力,新型主體搭建多方合作轉化平臺
灌溉產業發展一頭連著科技創新,一頭連著農業生產,需要涉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堅持從研發和應用兩個層面發力,集智攻關解決實戰難題。
新鄉市副市長劉軍偉致辭時介紹,2022年,中國農科院灌溉所聯合新鄉國資集團、北大荒農服公司、輝縣市人民政府推進“四方兩園”聯合項目,共同建設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通過“龍頭企業+配套企業+服務主體”模式和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模式,積極招引上下游配套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產業融合、園區建設、訂單生產、轉化應用于一體的可復制推廣的“新鄉模式”。已經吸引了國內10家知名灌排企業入駐,打造全國高端智慧灌溉裝備研發和制造業產業基地。
本屆論壇平臺作用愈加凸顯,11月12日,灌溉所與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籌建的“智慧灌溉研究院”“智慧灌溉規劃設計院”揭牌成立,打造技術對接、學術研究、科技轉化、招才引智新型平臺,進一步提升產業園基礎研究和戰略規劃發展實力。“亮院是連接科研院校、企業、政府和市場主體之間的一座橋梁,集各方所長服務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灌溉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鄧忠說,有了專業化平臺,就可以根據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產業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攻關與應用推廣。
本屆論壇充分凸顯企業技術創新主體,邀請國內相關領域70家企業100余名代表前往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開展科企交流活動,吸引更多灌排行業頭部企業入駐投資興業,推動智慧灌溉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論壇還有來自全國36家灌排領域企業、高校同步參加高博會中原農谷農業科技成果展,智慧灌溉領域前沿成果、尖端科技和創新產品分別亮相,吸引各方關注目光。
“在國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大背景下,農田水利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需求剛性增加,智慧農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智慧灌溉等技術需求越來越迫切,”灌溉所所長周國民表示,“灌溉所將繼續發揮灌排科技創新優勢,聯合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等灌排行業企業,加強科研攻關、技術推廣、交流合作,為推動農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來自全國9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灌排企業,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會員單位,灌區管理部門代表,地方政府部門、鄉鎮農業農村管理部門代表,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投融資機構和行業媒體代表約500人線下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