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解放后,供水設備失修,管網四處漏水,80%的供水設施被破壞。當時市政府開展了“三月競賽會”,在不到100天的時間,使破損的機械恢復運轉,癱瘓的水廠重新運行,漏失的管道得到修補。而且,還投入400億元東北幣建設四方臺水源地及其配套工程沙曼屯凈水廠。該項工程建成后,哈爾濱市的全年制水量達到861萬立方米,供水人口增加到28萬人,供水普及率提升到34.5%。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三年調整時期”,哈爾濱市建設了“五二”(1952年建設)、“五七”和“五九”供水系統,在哈爾濱市設立供水站263個,完成262條街路240公里供水管道鋪設,解決吃水難居民8萬余戶。
????1953年至1965年期間,哈市還建設了朱順屯水源,并把“顧鄉水源”進行了改建,使城市的年供水量達到4739萬立方米,供水普及率達到66.1%。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年年底,駱斗屯、文化公園、三棵樹、菅草嶺地下水源廠等供水設施相繼完成,供水一、二、三期工程,平房區供水加壓站及其配套輸配水管網工程,防范松花江低水位應急供水工程相繼竣工。
????哈市供水還經歷了1957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1998年松花江低水位、2005年11月松花江水體污染的巨大考驗,保證了城市供水安全。
????今年12月23日迄今為止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磨盤山水庫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向城區供水。目前,哈爾濱市的日供水設計能力上升到132萬立方米,供水普及率提高到86.3%,供水人口達到94.2萬戶。
????記者在會上還了解到,哈爾濱市還將加快文昌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建設,確保2007年通水運行,徹底解決城市污水排放問題。而且,要在2008年底全面完成磨盤山水庫供水二期工程建設,建成后每日可向市區提供優質水90萬噸,基本滿足市區所有飲用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