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變廢為寶”讓水資源循環起來
走進位于貴州遵義市播州區城區與和平(茍江)經濟開發區之間的播雅濕地公園,碧波蕩漾的湖中,野鴨子、魚兒等在水中游弋。湖周邊生長著各類茂盛的水草和樹木,公園四面環山形成了天然氧吧,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暢游其間,沁人心脾。
污水處理廠菌群處理
“現在我們能看到如此環境優美的公園,得益于龍坑中水處理站,每年向播雅濕地公園穩定地補充Ⅲ類標準水300萬立方米。”播州區水務局副局長李永龍指著清澈的湖水告訴記者,龍坑中水處理站項目設計年處理中水1000萬立方米,工藝為菌群處理加植物吸收處理,主要為濕地、河流補水。
植物吸收處理
播雅濕地公園以休閑生態為建設核心,通過上游龍坑污水處理廠將城區生活污水達標處理后進入中水站,經生態凈化達到生態補水水質要求后給播雅濕地進行補水,實現人工濕地的生態補水,有效保護自身環境及下游湘江河生態環境,用生態的方式解決環境問題,打造特色濕地公園,以提升城市形象,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處理達標后排放的一級A標水
“污水變廢為寶,中水置換為源水之后,不僅使環境得到改善,還使水資源循環利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播州區水務局副局長李永龍介紹,再生水循環利用,被認為是破解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三水統籌”治理難題的綠色可持續方案。作為貴州省第一批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的試點城市,播州區在再生水試點范圍、利用方向和利用率等方面有較大突破,不斷促進播州區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為拓寬再生水用水路徑提供有益嘗試,為穩定實現城市“第二水源”、探索分質供水提供典型示范。
播雅濕地公園 周遠鋼攝
近年以來,播州區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按照“就近利用、優水優用、分質用水”的配置思路和原則,全力推動再生水利用工作,編制了《遵義市播州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實施方案》,利用方向將從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拓展到工業用水、車輛沖洗、樓道保潔等方面,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水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為進一步推進社會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作出新的貢獻。
2022年,播州區和平大道中水回用注水站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4000立方米,提供城市綠化、道路清掃等城市雜用水,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每天來中水回用注水站的車輛排成隊,一輛輛灑水車停在了一排出水鐵管前。工作人員在智能加水機上一按啟動按鈕,“滴”的一聲,出水管末端便開始涌出汩汩清水,流向灑水車水箱里,不一會兒,灑水車就加滿了水。
正在進行注水的灑水車
“播州區工業比重大,用水量大,用水成本高,然而城區的3個污水處理廠每天排放的一級A標水達到了5萬立方米,這部分中水經過處理以后可以直接用于企業生產,價格比市政供水價格便宜一半,再生水利用有效緩解了城市的供水壓力,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李永龍介紹,再生水源源不斷的流入工業或城市景觀用水,既可以節約大量的優質水,增加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實現優水優用,還能從源頭就地削減污染負荷,對治理河道、保護河湖、提高人居生態環境品質、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播州區水務局規劃,2023年擬對現有龍坑污水處理廠中水處理站進行提標改造,實現播雅濕地公園持續穩定補水;2024年擬實施金鐘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項目,為鴨溪工業園區企業提供生產用水;2025年擬實施南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對茍江工業園、鋁工業園區企業提供生產用水。再生水利用配置第一階段結束后,每年可提供再生水970萬立方米,其中用于河道、濕地補水400萬立方米,為企業提供生產用水500多萬立方米,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1200萬元以上,對全社會推動、推廣再生水利用有著積極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