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針對農村供水水源地分散,水廠標準低、規模小,水質不穩定、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啟動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100%,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達到96%,千噸萬人工程標準化管理達標率達到100%。
“為了讓莒縣居民能夠享受到充足的水源、優良的水質,莒縣縣委、縣政府持續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投資18.03億元建設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1185個村、95.07萬農村人口接入城鄉供水‘一張網’,全縣20處鄉鎮、街道鋪設主支管道3500公里。”莒縣水利局黨組書記高義介紹,莒縣還在青峰嶺水庫下游,新建一座日產15萬噸的凈水廠,該凈水廠與日產10萬噸的縣城凈水廠聯網,莒縣區域內日供水能力可達25萬噸,最大程度地滿足全縣人民的用水需求。
變“多網供水”為“一網惠民”,如何實現管理的更精準化?對此,莒縣專門投資1.6億元建設“智慧水務平臺”,平臺涵蓋智慧水務信息化系統、鄉鎮泵房信息化工程系統、城區管網檢測點信息化工程系統、農村戶表工程系統、信息化網絡安全系統五大模塊。依托平臺,能夠實現對供水管網壓力、流量、水質的實時監控預警,實現了供水管理“數據在線、運行在線、管理在線、服務在線”。與此同時,莒縣城鄉供水智慧運營中心可對城鄉水廠和管網全面監管,檢測能力由原來的42項提升至97項,實現全縣農村供水水質的巡檢全覆蓋。
“為了形成供水一體化模式,我們還專門建立了25個成員單位的日常溝通聯絡機制。”莒縣水利局李曉衛介紹,在該機制的推動下,莒縣水利部門負責整個工程的規劃、監管、指導;莒縣城發集團則發揮資金、管理、技術等優勢,負責工程的項目設計、融資、建設及維護;聘請第三方專業監理公司,全過程跟蹤監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建設。
一子落,滿盤活!為確保“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成為一項優質、放心的民心工程,莒縣還專門健全城鄉飲水安全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等手段,探索推行“3+3+N”管理模式,從責任、機制兩個層面對水利部門、城發集團、鄉鎮街道等各個層面進行責任約束,推進供水服務專業化。
一系列環環相扣、科學順暢機制的背后,是我市大力推進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工作的決心。截至目前,全市25處規模化農村供水水廠連同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工程,共覆蓋2734個農村供水自然村,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率達到90%。今年,全市已完成農村供水投資1.9億元,改造管網長度1500公里,255個村接入水廠供水管網或改造村內管網,20.4萬名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條件得到改善。
水潤無聲,甜在心田。隨著“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逐步深入推進,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從中得到實惠,我市水利部門也將以此為動力,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全市農村群眾都喝上優質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