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荔灣區將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作為綠美荔灣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貫徹“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則,大力推進國家節水行動,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以綠色低碳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完善組織架構,抓好節水工作統籌
為加強對節水工作的全面統籌,荔灣區組織區政府辦、區委宣傳部、區水務局等13個機關單位,22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自來水分公司共37單位,成立區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協商調度、研究解決問題,加大對節水工作的統籌力度,先后印發《荔灣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荔灣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方案》《荔灣區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建設實施方案》,提出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總體目標、工作機制、任務分工,對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進行細致部署。
全力打造節水載體,強化示范引領
荔灣區堅持將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等載體建設作為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關鍵和核心,最大限度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方面,從大型用水戶著手,指導企業節水工作,樹好企業節水標桿。近年來,荔灣區組織白天鵝賓館通過綜合采用一系列可靠、實用新型節能技術,在保障五星級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酒店整體用水量,為酒店業樹立可復制的綠色標桿,白天鵝賓館先后獲得在國際業界擁有極高含金量的CONSTRUCTION21國際綠色(建筑)解決方案“既有建筑可持續發展改造項目”大獎,被國家發改委評為G20國際“最佳節能技術和最佳節能實踐”(“雙十佳”)單位,2022年又被認定為廣東省節水標桿星級飯店。另一方面,努力建設節水型公共機構和節水型居民小區,以點帶面推動全社會節水載體建設,通過全面更換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加強節水管理,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活動,全區共建成節水型公共機構5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51個。
強化污水再生利用,改善水生態環境
污水再生利用,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荔灣區統籌推進污水處理、排放、吸納、開發和利用工作,積極創新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提高污水處理標準,持續加大再生水利用效能,逐步促進污水處理由無害化向資源化轉變。轄區內西朗凈水廠、大坦沙凈水廠提標改造后,出水水質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提升至一級A標準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地表V類水標準的較嚴值,具備了污水再生利用條件。經過處理的污水,用于綠化灌溉、河涌生態補水,大幅提高了水資源重復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邊水生態環境,助力實現水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廣泛宣傳引導,營造節水良好氛圍
近年來,荔灣區大力推行節水宣傳進社區、進校園,不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主題宣傳活動,利用各類社會宣傳載體投放節水公益廣告和視頻,努力在全社會營造節水良好氛圍,讓節水意識深入人心,節水工作先后被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視頻等十余家主流媒體報道。以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為例,荔灣區先后在沙面島和廣州協和學校舉辦了兩場大型節水宣傳活動,積極開展節水科普和普法知識宣傳,展示市民、學生“節水在身邊”主題書法繪畫作品200余幅,發放節水宣傳冊1000份、節水文創紀念品800份,直接吸引市民、學生、教師1500余人參加,延伸帶動近2000戶家庭參與其中。由于節水宣傳工作成效顯著,荔灣區水務局被水利部評為《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主題宣傳活動優秀組織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