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華海園小區建于2004年,近年出現了供水設備老化、高層水壓不穩等問題,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前不久,這里完成了二次供水改造,633戶居民終于如愿喝上了“更干凈的水”。
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是關系城市供水保障、百姓生活品質的大事。
今年,市城管局牽頭實施的“完成居民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200個”連續第四年被列入市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工通水233個小區,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完成率達116.5%,惠及12.87萬余戶家庭。
改造方案一起定 專班貼心為民服務
華海園小區的二次供水改造,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小區的改造工作專班費了不少功夫。
第一難是泵房選址。小區原泵房位于單元樓地下室負一層,空間狹小,光線昏暗,無法滿足二次供水泵房改造要求。工作專班聯動小區業委會、物業等多次會商研討,將小區廢棄多年的游泳池改造成新泵房。
第二難是頂板無法埋管道。原來,小區因室外圖紙缺失、地下泵房頂板上方覆土淺等原因無法埋設管道。為此,工作專班引入第三方專家為項目“坐診會診”,合力攻堅想出“一舉三得”方案,采取沿道路鋪設管道方式,將給水管道外圍包方設計成花壇,既解決了凍管問題又消除了安全隱患,還改善了居民的休憩環境。
第三難是水表老化。此次改造將原先的老舊機械水表更換為新型遠程無線傳輸表,實行“一戶一表”。針對不同戶型、不同墻體結構,因地制宜為居民量身定制水表。
“二次供水改造是一項民生實事工程,貼心為民是第一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改造小區都成立改造攻堅小組,由社區、業委會(業主代表)、物業、設計單位、供水企業(含運維管理單位)等人員組成,落實專人協調項目推進,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部門協同一起推 聚焦疑難改造小區
萬壽亭公寓建成于2001年,供水設施年代久遠、故障頻發,給居民用水造成諸多不便。由于公用空間資源極為有限,二次供水改造計劃一直被擱置。
今年以來,市、區專班聚焦疑難改造小區,利用項目聯審制,會同人防部門實地調研,謀劃推進該公寓的二次供水改造項目,最終提出將供水水箱與人防戰時水箱融合,創新利用防空地下室設置二次供水系統。
在推進過程中,城管部門主動對接建設、住保房管等部門,將二供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污水零直排創建”等項目相結合,盡可能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加大與規劃、綠化、消防、人防等部門的聯動會商,建立項目聯審制,已累計組織項目聯審31個,有效破解了因泵房空間受限制約改造的問題。”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全民參與一起改 暢通百姓建言渠道
一直以來,有不少小區仍面臨著“想改改不了”“改了又停下”等問題,錢塘社區水岸帝景小區就是其中之一。
“在意愿征詢表簽訂階段,面對低層住戶對改造不理解、高層住戶對改造效果存疑慮的難題,社區、物業、業委會三方協同,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向居民們講解二供改造,并量身定制設計方案,將改造對小區的影響降至最低,打消部分居民的顧慮。”四季青街道二供改造負責人介紹,在進場施工前,社區、業委會、物業與施工單位,針對施工的范圍、時間、注意事項等再次進行了充分討論與約定,力求對居民的生活影響降到最低。在施工階段,社區、業委會督促物業做好施工單位的現場管理與監督,及時反饋施工進展。
“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各方的齊心協力,尤其是居民們的理解與支持。改不改,居民定奪;怎么改,居民共商;好不好,居民評價。多方協同、傾聽民意、回應需求貫穿了改造項目的全過程。”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暢通百姓建言渠道、發揮社區自治力量、引導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等方式,構建起了全民參與、合力推進二次供水改造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