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即使跨越3000多年
依然散發著象形文字的魅力
以及漢字的文化底蘊與博大精深
你知道甲骨文的“雨”字怎么寫嗎?
河流山川又是如何表達的呢?
今天
我們讓甲骨文動起來
還原“大禹治水”的場景
快來看看吧!

甲骨文動圖展示“雨落漲水”的場景
甲骨文“雨”字,像從天空降落水滴的樣子。
甲骨文“田”字,像阡陌縱橫的一塊塊農田。
甲骨文“木”字,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樹。
甲骨文“水”字,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
甲骨文“漲”字,同“涱”,從水,代表水位線;右側為長者,意為水位升高。

甲骨文動圖展示“堵塞河水,反制洪災”的場景
甲骨文“人”字,像側面站立的人。
甲骨文“土”字,像地面上有一堆土,周圍小點表示泥土粉末。
甲骨文“石”字,廠,像懸崖,口,像巖塊,表示山巖。
甲骨文“洪”字,從水,共,表示同作、并發,表示山間湍流并發。
本字“沖”,甲骨文“沖”字意思是在河的中央,即河心被急流激刷。

甲骨文動圖展示“大禹改堵為疏,水勢逐漸平緩”的場景
甲骨文“禹”字,蟲加蛇,表示抓、捕。造字本義:遠古時代捕蛇斗獸的猛士,夏部落的領袖,據傳為鯀之子。
甲骨文“眾”字,從三人。
甲骨文“川”字,模擬兩岸之間有水流過的樣子。
甲骨文“州”字,在“川”的中間加一個小三角或小圓圈,表示河川中央的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