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執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引發全球關注。
據日本媒體最新報道,福島核污染水第二輪排放將按預定計劃在9月底到10月上旬啟動,目前東電方面正在為第二輪排放進行準備。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此前公布的計劃,第二輪排放的核污染水總量預計仍將在7800噸左右。
到明年3月底為止,東電總共將對核污染水進行4輪排放,排放總量約為31200噸,占到目前核污染水總量的2.3%,相當于排空大約40個儲罐。
其他超過1000個儲罐的核污染水,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陸續排出。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隨著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水產品出口銷路嚴重受阻。
在扇貝主產地北海道,出口大幅下滑導致扇貝庫存積壓、倉庫存儲空間不足。有商家表示,預計到年末積壓庫存將達到5000噸到6000噸。
在日本電費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商家保管成本也在上升。為了減少損失,部分產區已開始通過免費發放用作學校供餐等方式來減少庫存。
此外,青森縣一處漁業團體表示,由于海參價格下跌,當地將放棄原定10月進行的大規模海參捕撈。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抗議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一地議會通過意見書 要求日本政府中止核污染水排海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9日,日本北海道函館市議會以首相岸田文雄“無視漁業人士等的反對聲音而實施”等為由,表決通過了要求政府立即中止核污染水排海的意見書。同時,該市議會還要求政府采取對策,防止核污水進一步增加。

資料圖:當地時間8月2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
核污染水會擴散到全球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國第一時間啟動了對西太平洋海洋環境的應急監測與評估工作。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介紹,在這項持續7年的追蹤監測中,研究團隊發現,福島核事故發生3個月后,核污染物就擴散至距離福島600公里的公海海域,且含量嚴重超標。在事故發生18個月后,我國臺灣東南海域檢測出核污染物的存在。據測算,這些核素進入海洋環境后將通過洋流在8—10年逐步擴散至所有海域。
借鑒這些觀測數據和海洋動力學過程,余雯預測,此次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會借助洋流迅速向整個海洋系統擴散,且在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內進入我國海域。
“核污染水經洋流運輸和擴散,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質還會被海洋生物所吸收。”余雯表示,大海確實具有一定的稀釋作用,但日本長達30年的排海計劃仍具有不確定性,考慮到環境和生態的脆弱性,需謹慎應對。

資料圖:當地時間8月24日,航拍福島第一核電站。
日本核污水排海影響吃海鮮嗎?
未來,海鹽、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大連海事大學智庫專家、法學院教授張晏瑲說,此前檢測出福島當地的石斑魚和許氏平鲉均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海產品來源與福島較近,應保持警惕。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表示,核污染水排放后,對日本周邊海域魚類的影響是最大的。此外,不同水層的魚類、定居性魚類與洄游性魚類受到的影響并不一樣。“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海產品一定是經過嚴格檢測的,是安全的,中國消費者對此可以放心。”
目前,我國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且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已將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納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圍。
據央視財經報道,到9月24日為止,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多家日本媒體報道稱,第二輪排放預計將在本月底到10月上旬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