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
9月20日,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水利廳聯合召開“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羅傳彬介紹水利部門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情況。省水利廳總工程師許盛豐,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處長向愛農,省水利廳省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鄒崴,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處長蘇立群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主持新聞發布會。
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文穎 攝)
徐承: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打造‘三大高地’ 實施‘五大戰略’ 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羅傳彬先生,省水利廳總工程師許盛豐先生,建設與管理處處長向愛農先生,省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鄒崴先生,農村水利處處長蘇立群先生,請他們介紹我省水利部門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先請羅傳彬先生作介紹。
省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羅傳彬(文穎 攝)
羅傳彬: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謝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江西水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水利部門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相關情況。
一、近年來水利支撐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江西是革命老區,也是新中國水利事業的發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老區人民,關心江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指引我省水利事業發生了全方位、深層次、系統性的精彩蝶變,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愈發雄厚、動能愈發充沛。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防御2020年鄱陽湖流域超歷史大洪水,無一人傷亡;有力應對2022年歷史罕見干旱,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和糧食生產安全。
堅持高質量發展,2022年,我省高規格召開了水利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省政府出臺指導全省水利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即《關于推進全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凝心聚力譜寫新時代治水興水的新篇章。2022年,全省水利投資達550億元,創歷史新高。
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建成峽江水利樞紐,實現國家級工程獎“大滿貫”。新建浯溪口、四方井、花橋等大中型水庫以及廖坊灌區二期工程等大中型灌區。今年7月,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比計劃工期提前4個月。166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三年完成。
堅持“作示范、勇爭先”,我省在國務院實行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連續5年考核獲得全國優秀。水利建設、河湖長制工作多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創造了河長制的“江西經驗”,凝練出水土保持“贛南模式”。水旱災害防御、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城鄉供水一體化等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二、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的思考謀劃和具體舉措
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工作部署,凸顯了江西發展的特色優勢和基礎條件,抓住了江西發展的關鍵問題和突出短板,是江西應對時代之變、回答時代之問的務實方案。省委提出,水利是江西的命脈,在促進生產、改進生態等方面任務很重。省委要求,省水利廳要提高政治站位,從服務大局、生態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方面去思考謀劃,做好新時代水利事務管理。
水利部門將自覺做“兩個確立”的忠實捍衛者、“兩個維護”的忠實實踐者,凝心聚力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全會精神、省委工作要求落實到行動上、貫徹到工作中,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我省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主要是一個目標、三大助力、五項舉措。
一個目標:推動江西水利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要求,全面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健全完善水網布局,加快構建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六大體系,從水利大省邁向水利強省,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三大助力:
一是在助力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高地上走前列。堅持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加強規劃引領,全力謀劃發展,助推經濟。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給予政策傾斜支持。實施梅江灌區、大坳灌區等重大水利項目,帶動水庫、堤防、供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堅實水利保障。
二是在助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作示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水利營商環境。鞏固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水權水市場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河道經營權改革、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工作先行優勢。在堤防保險,“水利+科技”聯合立項,鄱陽湖流域水資源“四水四定”管理創新研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數字孿生水網、流域、水利工程建設,涉水新型產業,水經濟等方面形成更多江西經驗、江西做法。
三是在助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上勇爭先。水利工作與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緊密相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進一步把江西的水系河湖和水資源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為群眾打造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水和諧。保護傳承弘揚中華水文化,充分發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推動河湖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彰顯“水利+文旅”全新價值,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五項舉措:
一是堅持黨對治水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確保江西水利各項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助力治理強基戰略,強化黨員領導干部隊伍、優秀年輕干部隊伍、黨外干部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和基層水利人才“五支隊伍”建設。推進“四強”黨支部創建,開展“我是黨員我先上”“百個支部辦百件實事”“黨建引領鑄精品”“黨建進工地”活動,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打鐵自身硬的擔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是堅持和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助力產業升級戰略,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為引領,推動節水方式轉變,讓水資源更好服務發展、潤澤贛鄱。加強全過程節水管理,強化用水總量強度雙控,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嚴格節水監督管理考核。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促進節水科技成果應用,培育一批自主創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節水骨干企業。開展節水型社會創建和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動合同節水管理,不斷提升全民節水意識。
三是堅持和把握空間均衡的原則。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確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結構、人口規模、土地利用和產業發展布局,從嚴控制高耗水項目。加快構建“一江一湖五河系統治理、一環五帶多庫聯調聯控”的省級骨干水網,以長江干流、鄱陽湖和五河等河湖為重點,實施鄱湖安瀾百姓安居工程,守護江河安瀾、人民安寧。提速推進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環鄱陽湖水資源配置工程,改善南昌城市生態環境,保障南昌都市圈高品質供水,助力省會引領戰略。打造贛西北、贛東北、撫河流域、贛南和吉泰盆地五大水資源配置帶,發揮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調控作用,增強沿江沿河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
四是堅持和強化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推進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關系,加快實施流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推進河湖長制工作,開展幸福河湖建設,實施“一河(湖)一策”,持續開展“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非法侵占水域岸線專項整治行動等,切實解決影響河湖健康的突出問題。持續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贛州市建設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強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和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抓好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開展水生態文明村自主創建,推進綠色水電轉型。
五是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水利法治體系,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狠抓水利安全生產,強化工程質量監督,加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監管和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強化水利公共服務,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改革發展成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水價形成機制,健全城鄉供水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機制,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金融信貸支持政策,不斷優化項目運作模式。積極培育水利工程管護市場,提高水利工程管護能力和水平。加快重點流域上下游橫向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全方位深化水生態產品市場交易。
我就先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徐承:謝謝羅廳長!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舉手,并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
新華社記者(文穎 攝)
新華社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水利部門加快推進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進展成效和下步思路舉措?
省水利廳總工程師許盛豐(文穎 攝)
許盛豐: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革命老區縣(市、區)59個,占全省縣(市、區)總數的近60%。2022年,水利部印發《關于支持江西革命老區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力推進革命老區水利高質量發展。省水利廳攻堅克難,重大項目推進取得突破性進展,革命老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老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全省革命老區縣落實水利投資287.4億元。累計人才幫扶支持優秀年輕干部9批次14人到革命老區縣掛職,培養基層水利人才1000余人。推動梅江灌區等工程開工建設。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先行縣建設4批次8個縣區水美鄉村建設,其中革命老區縣占了一半。推進贛州市建設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南方崩崗治理“贛州樣板”。宜黃縣宜水河列入首批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
下一步,省水利廳將認真貫徹省委全會精神,以水利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高地。
一是全力助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實落細。支持贛州建設革命老區水利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完善革命老區防洪工程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快數字孿生水網建設,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
二是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傾斜。堅持“兩手發力”,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對接。強化人才幫扶支持,聯合省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開展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三定向”行動。
三是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項目前期,助力平江灌區、桃江灌區等工程早日開工。加快實施基礎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村防洪減災能力、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持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河湖長制升級版,完善長效管理體制機制。持續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和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抓好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切實解決影響河湖健康的突出問題,奮力推進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走向新高度。
央廣網記者(文穎 攝)
央廣網記者:水利項目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請問當前全省水利項目建設進展如何?推進過程中采取了哪些做法及取得了什么成果?
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處長向愛農(文穎 攝)
向愛農:全省水利系統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水利建設如火如荼,助力項目帶動戰略。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計落實全社會水利投入533.2億元,較去年同期453.5億元增長17.6%。已完成投資130.55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67.2%。重大水利工程高效推進,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項目較計劃工期提前4個月完成主體工程。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工程、大坳灌區、梅江灌區分別完成投資15.99億元、3.61億元、6.98億元。全省166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超過8000余座重點山塘完成整治。洋前壩水庫、碧湖水庫、茶坑水庫等中型水庫先后完成下閘蓄水驗收,開始發揮效益。
推進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加強項目儲備。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按照“建設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積極謀劃儲備一批重大水利項目,爭取更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籠子”。指導各地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和落實水利投入。
二是堅持目標導向,加速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加強調度督導,通過綜合督查、稽察檢查、技術幫扶等手段推動各項建設任務加快落地、加速建設。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加快項目驗收。開展竣工驗收攻堅行動,集中力量攻堅已建項目未驗收重難點問題,促進已建工程效益充分發揮。
四是堅持結果導向,保障工程質量。開展貫徹落實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加強年度質量工作評價,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激勵水利建設市場主體爭先創優。
江西衛視記者(文穎 攝)
江西衛視記者:省委全會把實施科教強省戰略作為“五大戰略”之一,對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請問省水利廳如何從科教方面發力,服務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建設?
羅傳彬:省委全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實施科教強省戰略作為“五大戰略”之一。水利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職業教育是江西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來說,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以高質量科技創新服務支撐現代化江西建設。近年來,江西水利科技工作取得長足發展。自2018年開始,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五年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農事活動影響下紅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山洪災害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獲近兩年國家科技獎后備培育項目立項。水利科普工作亮點紛呈,建立全國布展面積最大的水土保持科普主題展覽館,編著節水科普AR繪本《江小惜的時光旅行》,2022年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水務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辦。下一步,做好重點領域攻關。做好“科技+水利”聯合立項試點,著力破解鄱陽湖流域防汛抗旱、省級水網建設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開展有優勢的應用基礎與高新技術研究。同時,強化成果轉化應用。用好用活現有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鼓勵科研人員積極探索不同形式的成果轉化方式。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支持工程帶科研、關鍵實用技術研發,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依托,組織開展應用研究與技術攻關,提高工程建設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
二是以高質量人才隊伍服務支撐現代化江西建設。健全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統籌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各項工作、依托“五大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臺,拓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組織實施“贛水雙高工程”,每年選拔一批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起骨干核心作用的中青年領軍人才,并通過中青年領軍人才團隊培養聚集一大批核心團隊成員,在全省水利系統構建一支層次分明、有序銜接、梯次合理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依托江西水利職業學院推行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充實基層水利人才隊伍,提高基層水利人才素質,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
三是以高質量水利職業教育體系服務支撐現代化江西建設。加強江西水利職業學院專業內涵建設,積極搭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開展涉水新型重點產業鏈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探索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水利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新模式。瞄準我省“1269”行動計劃和緊缺崗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科學設置專業,高水平推進省級立項“雙高計劃”項目建設。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高標準建設江西水利職業學院新校區,項目總投資15.12億元,不斷完善水利職業教育辦學條件。
江南都市報記者(文穎 攝)
江南都市報記者:水是經濟之脈、發展之脈,更是生態之脈、振興之脈。能否介紹一下水利部門如何助力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省水利廳省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鄒崴(文穎 攝)
鄒崴: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是生態文明重要的承載要素。近年來,省水利廳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水資源開發利用更趨合理有效,河湖面貌顯著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省委全會作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部署要求,省水利廳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以水生態文明統領水利高質量發展,為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貢獻水利力量。
一是強化水資源管理,筑牢“本源根基”。堅持節水優先,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持續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發揮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加快推進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嚴格生態流量監管。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規劃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確保供水安全和糧食安全。
二是強化河湖保護管理,改善“顏值外形”。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三年攻堅行動,持續開展“清河行動”,積極推動圩堤管理范圍內房屋問題整改。強化河湖岸線管理,切實抓好五河干流及鄱陽湖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加大河道采砂管理力度,持續開展非法采砂專項整治。協調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改善河湖面貌。
三是強化水生態修復,涵養“氣質風度”。加快推進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著力構建“一江一湖、五河三屏”的水生態修復布局。系統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力完成2025年水土保持率86.57%的目標,高標準推進贛州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創建一批綠色水電示范電站,新增自主創建100個以上水生態文明村,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四是強化河湖綜合治理,提升“文明修養”。持續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和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省108條幸福河湖建設,高質量完成國家試點的宜黃縣宜水和南昌長堎河幸福河湖建設任務,推進靖安縣全域幸福河湖建設,著力打造“河湖安瀾、生態健康、環境優美、文明彰顯、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江西品牌。
五是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強健“骨骼經絡”。進一步強化河湖長制,有效發揮各級河湖長在河湖保護管理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進水權、水價、水利投融資、水生態價值補償等重點改革。抓好《水法》《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積極推動《鄱陽湖流域管理條例》立法,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有力保障。
香港商報記者(文穎 攝)
香港商報記者:省委全會提出,要著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能否介紹一下水利部門聚焦高品質供水,推進涉水新型產業鏈相關情況?
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處長蘇立群(文穎 攝)
蘇立群:省委全會要求抓住產業關鍵,實施產業升級戰略,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省水利廳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我省城鄉供水發展優勢和產業基礎,緊抓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和城鄉供水一體化、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鼓勵支持各地做大做強高品質供水產業,推進涉水新型產業鏈發展。
景德鎮市進行了“全國直飲水試點城市”建設,已有多家企業在全省開展高品質供水建設。目前,全省已實施高品質供水項目1157個,服務人口103.6萬,還在新疆等地實現了高品質供水省外輸出的突破。
下一步,省水利廳將深入學習省委全會精神,結合實施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完善工作機制,加快涉水新型產業體系構建,實現我省涉水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方面,強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先行縣建設,夯實基礎。在總結2022年先行縣建設工作基礎上,全力推進2023年先行縣建設,加快構建與城市供水同質同服務的農村供水體系,推動農村供水標準化和信息化能力建設,落實城鄉供水統一服務全覆蓋,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夯實高品質供水發展基礎。
另一方面,統籌涉水新型產業鏈推進,全面發展。推動高品質供水標準建設,完善支持政策,組建省涉水新型產業鏈專家庫,充分調動發揮專家學者在涉水新型產業鏈工作方面的智庫力量和技術支撐作用。同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努力拓寬市場,支持供水企業加大對高品質供水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投入,推動技術科技融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另外,在高品質供水產業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探索開拓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等領域市場,實現產業鏈優化升級。
徐承: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