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賦予城市基礎設施更大價值
中電子項目位于成都市南拓“黃金左軸線”——劍南大道二段,銜接雙流區重要的產城湖板塊代表——天府怡心湖,南接天府生物城產業園區,是重要的城市高速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域,遠期服務人口約81萬人,這一地理位置對城市界面與基礎設施環境融合度要求極高。
項目采用地埋式設計,處理規模達到10萬噸/日,地上空間為開放式生態綠地公園及科普教育中心,其工藝性、功能性與周邊環境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了痛點問題,同時在環境融合度、建設標準和功能延伸方面突破傳統,賦予了城市基礎設施更大價值。
雙線運行,聚力提升產業與生活品質
打造國際科創人才首選地、中國電子信息新一極,成都雙流,這座被譽為中國西部航空之都的城市,正迎來成都市超萬億級電子產業向風而行。
身處雙流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地,中電子項目不僅承擔著中電子熊貓工業廢水的處理任務,還肩負著公興片區生活污水的處理功能,是成都市雙流區第Ⅳ排水分區主要處理設施單元,由此賦予了城市“污水處理+產業項目”的價值,不斷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助力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智慧融合,打造新一代水廠范例
作為雙流區力推的標桿示范廠,中電子項目不僅擁有超高的顏值,其水處理工藝核心,也是北控水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管控模式的集中體現。
項目以“預處理+AAOA+MBR ”為雙線處理主體工藝,通過采用SSgo一體化預處理、可調式多點進水AAOA工藝及大通量MBR膜生物反應器等多項前沿技術,使項目箱體用地指標實現國內同標準下最低的0.1493平方米/立方米(箱體占地面積/處理規模),并深度融合北控水務“智慧水務”和 BE-cloud 智慧管控系統,實現項目高度自動化、智能化運行和區域集約化運行管理,是通過更具生態融合和美感的理念打造出的新一代水廠范例。
場景創新,探索生態文明教育新模式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將中電子項目環境教育場景創新打造成為全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環保志愿服務基地之一,將“生態文明”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出了“生態文明+文明實踐”建設的新模式。
同時,中電子項目環境教育場景也被授牌為雙流“一河一校”水情教育基地,服務于青少年環境教育實踐工作。
“地上花園+地下水廠”的下沉式再生水廠建設模式,使得中電子項目“鄰避”變“鄰利”,真正實現環保設施與居民的“零距離”,累計開展環保設施開放、“綠話筒”培訓等活動60余場,輻射帶動千余人參加。
北控水務服務成都市雙流區已近二十載,見證了雙流區產業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見證了雙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畫卷。
再生水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再生動力,具有重大意義。北控水務將持續提升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能力,推動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為雙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貢獻力量,全面助力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深化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