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水利行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雙邊和多邊水利務實合作,為全球水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徐志峰認為,共建國家水資源總量相對匱乏,很多國家和地區存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受氣候、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共建國家水資源有待開發利用和管理。
“多年來,我們通過承擔援外培訓項目、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建設海外技術轉移中心/基地、舉辦國際會議以及開展多雙邊技術交流等活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小水電技術能力、知識水平及政策經驗,積極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相關國家水利水電、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能力提升,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徐志峰說。
徐志峰介紹,通過技術援助,與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埃塞俄比亞、塞爾維亞等開展技術培訓、聯合研究、項目示范和技術推廣,開展區域性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
“我們也為共建國家提供人才支持。”徐志峰說,“作為首批由商務部委托承辦援外培訓的單位之一,以及水利系統唯一的可承擔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的單位,自成立以來,亞太地區小水電研究培訓中心已成功舉辦155期援外培訓和研修班,為123個國家培養了5000余名涉水領域的政府官員與技術專家。”
徐志峰表示,下一步,亞太地區小水電研究培訓中心將與共建國家持續深入開展合作交流,一是持續開展對外援助培訓,為共建國家水資源開發利用、水旱災害防御、水環境治理等提供人才支援。發揮水利部綠色水電國際人才培養基地、“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優勢,開展多層次、多維度技術培訓。
二是加強與共建國家科技創新交流,推動建立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機制,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技術和能力,在全球發展倡議、全國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背景下,講好中國治水故事,推廣中國治水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
三是加強與共建國家涉水領域技術標準對接和互鑒,我國有完善的水利技術標準體系,加大我國水利標準宣傳推廣,積極推動在水利援外項目、瀾湄水資源合作、水利國際工程等方面應用我國水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