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繪好改革“藍圖”。制定《海鹽縣農業水價成本監審與價格管理辦法》,明確農業灌溉基準水價。實行分類、分檔水價,對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制度。落實財政專項資金用于全縣有效灌溉面積范圍內的水利灌溉設施日常維護和節水獎勵,對水利灌溉設施的日常維護按不同類型分別給予補貼;對節水量達到定額用水的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直接發放至放水員銀行“一卡通”。2018-2021年,共計落實精準補貼資金1500余萬元,發放節水獎勵137.5萬元,調動了放水員的節約用水積極性。
二是強化示范引領,制好推進“路線”。健全《海鹽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辦法(試行)》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管用長效機制,加快完善工程配套和計量設施建設,創新管護模式,促進工程良性運行。把農田水利設施納入村級集體資產范圍,發放農田灌溉泵站所有權登記證,進一步明晰產權歸。以提升灌區渠首建筑物機埠的管理水平為抓手,因地制宜與高標準農田、美麗鄉村、美麗河湖建設相融合,開展全縣田園“顏值”機埠提升比評,不斷深化和提升機埠泵站整體面貌、完善用水計量設備、推動數字化建設,切實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三是數字改革賦能,推動高效用水。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全縣1380個機埠逐年分批推進遠傳計量、遠程監控、遠程操控等設施安裝,實現用水監測、統計、反饋和預警一體化。以農業灌區基礎設施調查為契機,匯集基礎數據,統一上圖入庫,采用數字化管理手段和高清航拍、遙感影像等現代技術,通過定位、歷史資料對比等方式,建成農業基礎設施數字孿生底座,為農業基礎設施管理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撐。探索研發機埠泵站手機APP控制功能,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手機在線操作泵站啟閉、用水監測、統計、預警等功能,從原來的一路龍頭開到底,轉向精準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