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連接天津、濰坊的津濰高鐵正在加緊建設,通車后將結束濱州、東營等多地不通高鐵的歷史,但工程在一開始設計時,卻面臨不小的挑戰。雄安高鐵有限公司津濰山東負責人郝爽說:“津濰高鐵在山東境內223公里,其中跨河道57條,防洪評價論證是要取得山東省水利廳批復的,是我們項目初設的前置要件。”
調研分析發現,這57條河流水情工情各不相同,就拿廣饒段來說,需要跨過眼前1005米寬的小清河河段,不僅有分洪道工程、干流工程、還有南水北調工程,橋梁架設需統籌各方技術要素,而同時高鐵線路的設計規劃也是十分復雜,調整起來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鐵路設計集團項目總體負責人杜朝敏說:“這些方案不是我們隨便改,要經過一系列審查,技術標準非常高。你一調不是調這一點,一調可能調到十幾公里幾十公里就出去了,你要這樣調整第一工期不敢保證,第二投資上可能也會有一些變化,這個變化就會屬于一個重大變更。”
為了用最小的代價減輕對防洪的影響,又讓項目盡快符合審批標準,山東省水利廳優化流程,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多方組織專班專家進行專題研究論證,到國家鐵路、水利部門溝通方案,對橋梁架設進行了多輪優化。山東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務中心規劃部部長李占華說:“建議采取大跨徑(橋墩),減少橋墩數量,跨越分洪道工程,河道橋墩進行順直鋪設,減小阻水影響,適當增加防洪斷面補償措施,進一步減小津濰高鐵對河道防洪的影響。”最終,這一方案今年通過評審,方案的獲批為項目至少節省投資3.8億元。山東省水利廳行政許可處處長萬斌說:“一次到位,不要重復調整方案,增加工期和投資,保證我們水庫河道的防洪安全、生態安全、供水安全,當年批復可研當年批復初設當年開工建設,這在全國高鐵建設來說是首次。”
高效服務,項目加速,像這樣的重大涉水項目審批,山東省水利廳今年已高效完成20個。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100多萬人口和重大產業項目提供用水的大橋水廠正在加緊建設,工程涉及取水、供水、節水、退水安全等多個環節,山東省水利廳組織力量提前介入,把諸多難點在工程實施前就加快解決,助力水廠很快獲得了水行政許可。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新舊動能轉換區供水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李軍說:“多次和水利部黃河委員會進行溝通,解決了水源缺少的瓶頸,比我們自己去辦理大大縮短了時間。”
今年以來,山東省水利廳已完成27個沿黃經濟開發區、8個化工產業園、5個高新開發區等擴區調區水利審核工作,辦理各類水行政許可項目188個,大力推進水行政許可電子證照應用推廣,制發取水許可電子證照5.6萬余張,居全國前列,助力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落地。山東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張建德說:“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促進發展的動力和實效,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加快水行政審批速度,助力重點項目落實落地,為加快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