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省重點水利工程臨邑縣第二水庫迎來施工高峰,由于已經進入主汛期,7月中旬前,項目要完成整個工程量的40%以上。
臨邑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風剛說:“向北向東與原來的利民水庫相聯通,形成兩庫連調,水源互通,日供水能力是4萬立方米。”
德州是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 占有量僅為全國的十分之一。盡管汛期降水多,但由于水網工程不完善,大量地表水“來去匆匆”,以2021年為例,過境水量超過30億方,攔蓄留用僅有3億方。據預測,到2025年,全市年用水缺口將達到2.29億方。
而在整個山東,夏汛冬枯,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是嚴重缺水地區,目前,山東每年調引黃河水、長江水共70多億立方米,加上本地水、地下水等,全省年平均用水總量約220億立方米,膠東部分城市高峰期對客水的依賴程度達90%以上。同時,全省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尚有約23%的河段未達到規劃防洪除澇標準,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缺少系統治理。
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鞠衛光說:“解決這些問題,急需統籌水資源、水災害、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加強水利工程治理提升和互聯互通,建設調控有序的山東現代水網。”
去年8月,水利部確定山東為全國第一批省級水網先導區,山東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現代水網建設,設計了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的總體水網布局,十四五期間總投資3855億元,用水網工程解決水資源難題。
山東省水利廳發展規劃處處長劉建基說:“一軸,是指以黃河為軸及其引水干渠為主軸的一個引黃灌溉體系,同時我們在淮河流域片區和膠東半島片區以及海河流域片形成三個環形狀的供水體系,七縱就是七條縱向的天然河道和九條橫向的天然河道,兩湖就是指東平湖和南四湖。”
德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守學指出:“水系連通工程把水‘串起來’,保障全市1559 條大小河流一年四季都有水。河道拓寬工程把水‘留下來’,三大干流、89條支流‘提閘為河,落閘為庫’;縣縣雙水庫工程把水‘蓄起來’,新建8座水庫,總量達到26個。三大工程實施后可增加蓄水能力3億多方。”
夯實水網主骨架,也要暢通微循環,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山東將繼續開展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進行11處大型和14處中型灌區改造,眼下在濱州,小開河等4個灌區改造正在加緊進行。
濱州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副主任傅建國說:“改善灌溉面積約36.57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約2800萬公斤,灌區內高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效率顯著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已完成水利建設投資302.8億元,占全年計劃完成投資的51%。
山東省水利廳廳長黃紅光指出:“到2025年,山東基本建成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省級水網覆蓋范圍達到88%以上,重點防洪保護區、重要河段達到規劃防洪標準,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0%,構建綜合水安全、水民生、水生態、水經濟等多功能一體的大水網格局。”